婴儿肺部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病原体感染方面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可引发;自身因素有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及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不利;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居住环境拥挤、护理不当等都会增加婴儿肺部感染风险。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常见的引起婴儿肺部感染的细菌。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婴儿免疫力相对较低,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炎链球菌容易侵入肺部引发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往往起病较急,病情相对较重,可导致肺部出现化脓性炎症等改变。例如,婴儿患肺炎链球菌肺炎时,会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等。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婴儿肺部感染,多见于年长儿,但婴儿也有感染的可能。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潜伏期较长,起病相对较缓,可引起婴儿间质性肺炎等,表现为咳嗽较为剧烈,多为刺激性干咳等。
婴儿自身因素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肺部感染。例如,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在接触到病原体后,不能迅速有效地启动免疫防御反应,使得病原体容易在肺部生长繁殖。
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婴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细,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差,黏液腺分泌不足,气道较干燥,纤毛运动较弱,不能很好地清除吸入的异物和病原体。这使得婴儿在感染病原体后,更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和肺部炎症的发生。比如,当有分泌物或病原体侵袭时,婴儿的呼吸道更容易被堵塞,影响肺部的通气功能,进而引发肺部感染相关的一系列症状。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室内外空气污染会增加婴儿肺部感染的风险。室内空气污染可能来自于吸烟产生的烟雾、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等;室外空气污染包括雾霾中的颗粒物、汽车尾气等。这些污染物会刺激婴儿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婴儿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例如,长期处于雾霾环境中的婴儿,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可能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居住环境拥挤:如果婴儿居住的环境比较拥挤,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病原体容易在空气中传播。例如,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婴儿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此外,拥挤的环境还可能导致婴儿之间相互传播病原体,如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使得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升高。
护理不当:婴儿的日常护理不当也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比如,给婴儿穿衣盖被不合适,导致婴儿受凉,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感染;或者在给婴儿喂奶时,容易发生呛奶,奶液误入气管,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