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间隙急性化脓感染形成脓肿,多因肛腺阻塞感染,表现为肛周疼痛、红肿等,需手术引流;痔疮是肛管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肿大,与多种因素有关,分内外混合痔,有相应表现,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二者预后预防各有特点,不同人群需注意预防相关因素。
一、定义与病因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因肛腺阻塞感染引起,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等肠道杆菌。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常与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腹泻、便秘等有关,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也易患病。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久坐、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等因素有关,各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二、临床表现
肛周脓肿:主要表现为肛周持续性疼痛,病变处明显红肿,有硬结和压痛,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等。
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可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脱出肛门外;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三、检查方法
肛周脓肿:通过直肠指诊可触及压痛性肿块,甚至有波动感;超声检查可帮助判断脓肿的位置和大小;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痔疮:直肠指诊一般不能发现痔疮,但可排除其他直肠疾病;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痔核的大小、部位及有无出血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肛周脓肿: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如单纯切开引流术等。对于低位肛周脓肿,可一次切开根治;高位肛周脓肿多采用切开挂线术,以避免肛门失禁。
痔疮: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坐浴(常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使用痔疮膏或痔疮栓、口服药物(如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痔疮,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痔切除术等。
五、预后与预防
肛周脓肿:及时手术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引起肛瘘等并发症。预防上应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积极治疗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
痔疮: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多可缓解,但易复发。预防上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局部卫生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应注意上述预防措施,例如孕妇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期进行适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降低痔疮发生风险;老年人群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便秘等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