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萎缩会在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情绪与精神、语言功能方面表现出多种症状,如认知功能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下降;运动功能有步态异常、肢体协调能力差、肌张力改变;情绪与精神有情绪波动大、人格改变;语言功能有言语障碍等,不同人群表现及相关诱因各有特点。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在进行阅读、交谈等活动时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对于学生可能表现为学习效率下降,对于成年人可能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
认知能力下降:包括对时间、空间的定向力出现障碍,比如迷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以及如何从当前位置到达目的地;还可能出现计算力减退,例如算简单的算术题时出现困难等。
运动功能方面
步态异常:早期可能表现为走路不稳,脚步蹒跚,像喝醉酒一样的步态,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能需要借助辅助器具才能行走。老年人本身平衡能力就可能下降,若出现异常步态且进行性加重,大脑萎缩的可能性较大,有脑部外伤、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步态异常更需考虑大脑萎缩相关因素。
肢体协调能力差:表现为完成精细动作困难,如拿筷子、系纽扣、写字等动作变得笨拙,手眼协调能力下降,比如难以准确地将物品放入指定位置。这在一些有长期神经系统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更易凸显,如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可能损伤神经系统导致运动协调功能受影响,进而可能发展为大脑萎缩相关的运动功能障碍。
肌张力改变: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也可能出现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肢体松软无力。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所不同,儿童若出现肌张力异常需排查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大脑萎缩情况,成年人则需结合既往病史等综合判断。
情绪与精神方面
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频繁出现,且难以自行控制。老年人本身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若大脑萎缩影响了相关脑区的功能,更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有抑郁症家族史的老年人出现情绪异常时更要考虑大脑萎缩的可能。
人格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人格方面的变化,比如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变得变得孤僻、自私、冷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行为举止变得与以往不同。这与大脑萎缩影响了负责人格、情感等调节脑区的功能有关,在有脑部病变家族史的人群中需密切关注人格方面的细微变化。
语言功能方面
言语障碍:早期可能表现为找词困难,说话时不能顺利地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讲话变得啰嗦、内容不连贯;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言语不清,甚至完全不能言语的情况。对于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中老年人,言语障碍需警惕大脑萎缩导致的语言中枢受损,儿童出现语言发育落后伴随言语障碍则要排查先天性大脑发育相关的萎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