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弱视本身一般不直接遗传,但引发它的一些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如屈光不正、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等相关因素可能遗传,有家族遗传相关眼病倾向人群孕期及新生儿、儿童期需加强眼部监测,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以降低单眼弱视发生可能性。
一、单眼弱视的常见原因及与遗传的关系
1.屈光不正相关
远视、近视、散光:如果家族中有高度屈光不正的遗传倾向,那么孩子患屈光不正的概率相对较高,而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可能引发单眼弱视。例如,研究发现某些与屈光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在家族中传递,增加后代出现屈光不正进而导致单眼弱视的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受此影响不同,儿童时期若存在遗传因素导致的屈光不正未得到纠正,单眼弱视发生几率会升高;成年人如果家族有高度屈光不正遗传史,本身屈光状态不稳定也可能因用眼等情况诱发单眼弱视相关问题,但相对儿童期影响机制有所不同。
2.斜视相关
先天性斜视:部分先天性斜视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先天性斜视的遗传因素,后代发生先天性斜视的可能性增加,而斜视可引起单眼弱视。比如一些基因层面的遗传突变可能与先天性斜视的发生相关,从而间接导致单眼弱视的出现。对于婴幼儿及儿童来说,先天性斜视若未及时干预,单眼弱视很容易随之发生,因为斜视会使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单眼弱视;成年人如果有遗传因素导致的斜视,也可能因为双眼视功能的问题引发单眼弱视相关的视觉障碍,但相对儿童发病机制在年龄上有差异。
3.先天性白内障等眼部结构异常
先天性白内障:某些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可能遗传给子女,先天性白内障会阻碍光线进入眼睛,影响单眼的视觉发育,从而引发单眼弱视。新生儿及婴儿时期如果出现先天性白内障,由于视觉发育处于关键阶段,单眼视觉受到影响后极易发展为单眼弱视;儿童期及成年人如果因遗传因素患先天性白内障,及时手术等干预后仍需密切关注视觉发育情况,因为之前的视觉剥夺可能已经对单眼视觉造成一定影响,存在发展为单眼弱视的风险,但相对婴幼儿期风险程度不同。
二、预防单眼弱视中遗传相关因素的注意事项
对于有家族遗传相关眼病倾向的人群,孕期及新生儿、儿童期都要加强眼部监测。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避免可能影响胎儿眼部发育的不良因素,新生儿及儿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出生后尽早进行视力筛查、屈光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降低单眼弱视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有家族高度近视遗传史的儿童,应在3岁左右开始定期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及时发现屈光不正并进行矫正,预防单眼弱视的发生;对于有先天性斜视家族遗传史的婴幼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眼位情况,一旦发现斜视迹象尽早到眼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