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急性鼻炎病因有病毒感染及继发细菌感染,症状有局部的鼻内干燥、灼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及全身的发热、头痛、乏力等;慢性鼻炎病因有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长期不良刺激)和全身因素(全身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症状有鼻塞、多涕及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诊断需结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治疗要积极寻因并去除,对症或局部用药,同时加强护理,特殊人群需特殊护理。
一、急性鼻炎
1.病因
病毒感染: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毒侵袭。例如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儿童若未及时增减衣物,就容易感染病毒引发急性鼻炎。
继发细菌感染: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等。
2.症状
局部症状:患儿初期可出现鼻内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且逐渐加重,流清水样鼻涕,后期鼻涕可变为黏液性或脓性。还可能伴有打喷嚏的症状。
全身症状: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甚至更高,不同年龄儿童表现略有差异,年幼儿童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情况。
二、慢性鼻炎
1.病因
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鼻炎;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影响鼻腔通气和引流,易引发慢性鼻炎;鼻腔长期受到不良刺激,如粉尘、刺激性气体等。
全身因素: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慢性鼻炎;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也可影响鼻腔黏膜的功能。
2.症状
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是较为恒定的鼻塞状态。
多涕: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涕。
其他症状:患儿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由于长期鼻塞,儿童可能会用口呼吸,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等情况。
小儿鼻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如前鼻镜检查、鼻分泌物涂片检查等。对于小儿鼻炎的治疗,首先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去除,如治疗全身慢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对于急性鼻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缓解鼻塞等症状;对于慢性鼻炎,可采用鼻腔局部用药,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但需注意儿童的年龄因素,谨慎选择药物。同时,要注意加强儿童的护理,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在护理时要更加细致,保持鼻腔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在治疗鼻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对基础疾病有不良影响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