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的代谢病,分多期且有不同表现,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关节病变表现,二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上有不同特点,治疗需综合患者个体情况,考虑年龄、肾功能等因素及不同时期特点选择方案。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一种临床表现类型,是在痛风基础上,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发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变。它是痛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关节相关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方面
痛风:可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等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仅有血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升高,无明显临床症状;急性期多在夜间突然发病,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膝等关节;间歇期是两次痛风发作之间的无症状阶段;慢性期可出现痛风石,多见于耳轮、关节周围等部位,还可能伴有肾脏病变等。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炎症反应,急性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发作具有突然性、间歇性特点,随着病情进展,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出现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等,且多次发作后关节功能会逐渐受损,不同患者因受累关节不同,具体表现有所差异,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出现关节畸形等慢性改变,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发病风险可能相对变化等,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嘌呤饮食、酗酒等会加重关节炎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方面
痛风:血尿酸测定是重要指标,血尿酸水平通常升高,但在急性发作期,由于应激等因素,血尿酸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尿尿酸测定可了解尿酸排泄情况;关节液或痛风石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是确诊痛风的金标准。
痛风性关节炎:除了血尿酸等检查外,关节液检查对于诊断关节炎类型很关键,急性发作期关节液中可见白细胞增多,找到尿酸盐结晶可支持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线等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时可发现关节破坏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注意生理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女性患者更年期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相关指标解读等。
治疗原则方面
痛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等)、急性期抗炎止痛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降尿酸治疗(常用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年龄、肾功能、有无并发症等选择合适方案,老年患者需考虑药物对肾脏等器官的影响,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降尿酸药物要谨慎等。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主要以缓解关节炎症、止痛为主,慢性期在控制痛风基础上,针对关节畸形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康复治疗等,治疗需综合患者整体状况,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需特别注意,比如儿童患者一般不首选成人的降尿酸药物等,女性患者在特殊生理时期用药也需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