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骨折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病史采集需询问受伤相关情况及伴随症状;体格检查有眼部(视力、眼球运动、眼睑结膜、眼压)和面部外形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华特位、柯氏位)、CT(金标准)、MRI(软组织显示优);其他检查有复视检查和视力相关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受伤的时间、地点、致伤原因及受伤时的具体情况,包括是否有面部受撞击史、受伤后眼部的症状表现(如视力下降、复视、眼部疼痛、肿胀等)以及是否有鼻出血、头痛等其他伴随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耐心引导家长提供详细信息,有相关病史者需重点询问既往眼部及面部情况。
二、体格检查
1.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使用视力表等工具检查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了解视力是否受到影响,不同年龄儿童有相应的视力发育标准,可据此判断视力情况。
眼球运动检查:观察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时是否协调,是否存在复视,复视的方向对于判断眼眶骨折的部位有一定帮助,例如外直肌损伤可导致外展受限出现内斜视性复视。
眼睑及结膜检查:查看眼睑是否肿胀、淤血,结膜是否有充血、水肿、出血等情况,眼睑肿胀淤血程度可反映受伤的严重程度。
眼压检查: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压,了解眼压是否正常,眼眶骨折可能因出血、组织水肿等影响眼压。
2.面部检查
面部外形检查: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是否存在眼眶周围塌陷、畸形等情况,可通过触摸眶缘判断眶缘是否有台阶感、压痛等。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华特位片(鼻颏位):可以显示眼眶的大致情况,观察眼眶骨质是否有骨折线、眶腔是否扩大等,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可能显示不清,尤其对于儿童,骨缝未闭合可能影响判断。
柯氏位片(额枕位):有助于观察眼眶内侧壁和顶壁的骨折情况。
2.CT检查
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是诊断眼眶骨折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眼眶骨壁的骨折情况,包括骨折的部位、骨折片的移位方向、是否有眶内容物疝入鼻窦等情况。能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如爆裂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还可观察眼外肌是否增粗、嵌顿等,是目前诊断眼眶骨折的金标准,不同年龄患者扫描参数可能根据体重等调整。
3.MRI检查
对于软组织的显示优于CT,可用于评估眼眶内软组织损伤情况,如眼外肌是否水肿、是否有眶内出血等,但在骨折的显示上不如CT清晰,一般不作为眼眶骨折的首选检查,但在怀疑有眶内软组织严重损伤时可考虑使用。
四、其他检查
1.复视检查
通过红玻璃试验等方法确定复视的方向和程度,进一步明确眼外肌受累情况,对于判断眼眶骨折后眼外肌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配合度不同,需调整检查方式。
2.视力相关检查
对于有视力下降的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眼底检查等,了解视网膜、视神经等情况,排查是否有眼底损伤等并发症,儿童眼底检查需更谨慎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