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潜伏期10-14天,有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初期起病急有相应症状,极期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严重表现,恢复期一般2周左右可恢复,重症有恢复期症状,6个月后仍有症状为后遗症;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采取综合治疗,一般治疗需住院隔离等,对症治疗针对高热、惊厥等分别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特点需注意相应事项。
初期: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升至39-40℃,伴有头痛、精神倦怠、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嗜睡或烦躁,此期持续1-3天。
极期:病程第4-10天,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等。高热多持续7-10天,体温越高,病程越长;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昏迷等,程度不等;惊厥或抽搐可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等引起;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多发生于深度昏迷患者,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等。此外,还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
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好转,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重症患者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等恢复期症状,经积极治疗后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
后遗症期:患病6个月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者称为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癫痫、精神失常等,约5%-20%的重症患者会留有后遗症。
乙脑治疗
目前乙脑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患者需住院隔离,保持室内安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压疮。保证热量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对症治疗
高热:采用物理降温为主,如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同时可配合药物降温,如安乃近滴鼻等。
惊厥或抽搐: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如因高热引起的应加强降温;因脑水肿引起的应给予脱水治疗,可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如为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可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等。
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如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等,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使用人工呼吸器。
脑水肿: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根据病情轻重调整剂量和使用间隔时间。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是乙脑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电解质等情况。对于婴幼儿,在降温时要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过低等不良后果;在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时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老年人患乙脑时,机体功能衰退,病情往往较重,并发症可能更多,治疗中要注意多器官功能的维护,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心、肝、肾等器官功能的异常变化。孕妇患乙脑时,需要权衡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更加谨慎,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