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玻璃体混浊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年龄相关的玻璃体退行性改变以及用眼习惯不良致眼疲劳诱发;病理性因素中眼部疾病有葡萄膜炎致炎细胞等入玻璃体、视网膜裂孔或脱离致玻璃体成分改变、玻璃体出血;全身性疾病有高血压致眼底血管病变、糖尿病致视网膜病变进而引发玻璃体混浊。
用眼习惯:长时间过度用眼,如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工作、学习或娱乐等,会使眼睛处于疲劳状态,也可能诱发双眼玻璃体混浊。过度用眼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得玻璃体周围的微环境发生变化,增加了玻璃体混浊的风险。比如,一些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办公族,由于每天长时间面对屏幕,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更容易出现玻璃体混浊的情况。
病理性因素
眼部疾病
葡萄膜炎:葡萄膜发生炎症时,炎症细胞、炎性渗出物等会进入玻璃体,导致玻璃体混浊。葡萄膜炎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感染了某些病原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葡萄膜组织,引发炎症,进而影响到玻璃体。不同病因引起的葡萄膜炎,其对玻璃体的影响程度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导致玻璃体出现混浊的病理改变。
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现裂孔或发生脱离时,玻璃体的牵拉等因素会使玻璃体中的成分发生改变,引起混浊。视网膜裂孔的形成可能与视网膜变性、玻璃体牵拉等有关,而视网膜脱离则往往是在视网膜裂孔的基础上,玻璃体液体进入视网膜下导致的。这些眼部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比如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视网膜相对较薄,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从而引发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出血:眼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会导致玻璃体混浊。常见的引起玻璃体出血的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容易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则会影响视网膜的血液回流,引起血管破裂出血。这些疾病在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不同的基础疾病对玻璃体出血进而导致玻璃体混浊的影响机制不同,但都会造成玻璃体的混浊状态。
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会使眼底的血管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眼底血管病变,进而引起玻璃体混浊。长期高血压会使眼底血管的压力增加,血管壁受损,容易发生出血等情况,血液进入玻璃体就会造成混浊。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玻璃体混浊的发生风险,年龄较大、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视网膜的血管,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玻璃体出血,从而引起玻璃体混浊。糖尿病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等都会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影响玻璃体混浊的发生。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双眼玻璃体混浊的可能性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