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由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致病菌经皮肤或黏膜破损侵入,机体抵抗力下降者易患,局部有红、肿、热、痛等表现,全身有发热等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用抗生素、局部物理治疗或切开引流治疗,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增强抵抗力来预防。
一、定义
急性蜂窝织炎是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二、病因
1.致病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为厌氧菌等。皮肤或黏膜破损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途径,例如皮肤擦伤、割伤、昆虫叮咬等导致皮肤屏障受损,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
2.机体抵抗力下降: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等机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患急性蜂窝织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功能受影响,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并发展为急性蜂窝织炎。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病变部位红、肿、热、痛,红肿边界不清,中央部位颜色较深,周围颜色较浅。随着病情发展,肿胀处可能出现水疱,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如果感染部位较深,红肿可能不明显,但局部有深度压痛和波动感。
2.全身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败血症等全身感染表现,如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全身表现有一定影响,儿童由于机体反应性较强,可能发热等全身症状更为明显;老年人可能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病变部位的红、肿、热、痛等表现,触诊了解病变部位的质地、压痛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致病菌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3.影像学检查:对于深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借助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来帮助判断病变的范围和深度等情况。
五、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2.局部治疗:早期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炎症消退。如果形成脓肿,则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液。
六、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例如儿童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感染。
2.避免皮肤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皮肤擦伤、割伤等。如果发生皮肤破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细菌侵入。
3.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对于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