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探针检查及亚甲蓝染色。病史采集需询问发病过程、症状特点;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肛周皮肤及触诊肛周和直肠;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B型超声、腔内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探针检查了解瘘管走行,亚甲蓝染色帮助确定内口位置,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了解症状特点:询问肛瘘瘘管外口流脓情况,包括脓液的量、颜色、气味等,复杂性肛瘘通常瘘管复杂,外口流脓可能时有时无、量多少不定;有无肛周疼痛,疼痛的性质、程度及与排便等的关系,复杂性肛瘘可能因瘘管分支、感染等导致疼痛较复杂肛瘘患者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可能更严重;是否有肛周瘙痒,瘙痒程度及持续时间等,肛周长期受脓液刺激可引起瘙痒。
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肛周皮肤情况,看有无外口,外口的数量、位置、形态,外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等,复杂性肛瘘外口可能较多,分布较分散,周围皮肤常因反复炎症刺激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同时观察肛周有无红肿、隆起等,判断有无炎症发作。
触诊:检查肛周及直肠指诊,通过手指触摸了解瘘管走行、深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复杂性肛瘘手指触摸时可感觉到较复杂的条索状结构,可能有多个分支,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等,直肠指诊还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异常,如肿块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B型超声:可清晰显示肛瘘内口、瘘管走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能发现较细的瘘管及分支情况,通过超声探头在肛周扫查,根据瘘管内的液体回声等情况判断瘘管位置等,但对于一些较表浅或复杂程度极高的肛瘘可能有一定局限性。
腔内超声:经直肠或肛管进行超声检查,能更精准地显示肛管直肠周围结构,对复杂性肛瘘内口的定位及瘘管分支的判断更准确,尤其对肛门括约肌周围的肛瘘病变显示清晰,可提高复杂性肛瘘诊断的准确性,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儿童更需谨慎操作以减少不适。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复杂性肛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多平面、多序列成像,清晰显示肛瘘的瘘管走行、内口位置、与肛门括约肌等结构的关系,对于复杂的多分支肛瘘、高位肛瘘等的诊断价值较高。它可以全面评估肛瘘的病变范围,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不同年龄人群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如儿童可能需要适当镇静等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探针检查及亚甲蓝染色
探针检查:用探针从肛瘘外口探查,了解瘘管走行,判断内口位置,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假道等情况。对于复杂性肛瘘,探针探查可能遇到多个分支等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亚甲蓝染色:将亚甲蓝溶液从肛瘘外口注入,然后观察直肠内相应部位有无蓝色液体渗出,以帮助确定内口位置。但该方法可能存在一定误差,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共同明确诊断,在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要根据患者配合程度等调整操作方式,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