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沟通、语言发展、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隘、感知觉等方面存在诸多特点,如社交互动有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有重复刻板行为、兴趣范围狭窄、感知觉异常等,早期识别这些特点并进行早期干预很重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合适干预措施,为其创造适宜成长环境。
语言发展方面
语言发育迟缓:很多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比正常儿童晚,可能到2-3岁还不会说话。即使会说话,语言表达也往往存在问题,可能表现为语言内容单调、重复,常常机械地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即模仿言语)。语言理解也可能出现障碍,不能准确理解他人话语的含义,例如分不清指令中的“左”“右”等空间概念。不同年龄的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发展上有差异,低龄时可能是不会咿呀学语或者发音异常,稍大些可能表现为语言表达单一,难以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需求、感受等,比如想要某个玩具时只会简单说“要”,而不能完整表述“我想要那个红色的玩具”等。
重复刻板行为方面
行为模式刻板:会出现重复刻板的动作,如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还有固定的行为模式,比如每天必须按照固定的顺序做某件事,像先迈哪只脚走路、先吃哪样食物等,如果被打乱就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不同年龄的自闭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低龄时可能是对某一种物品的固定把玩方式,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发展为更复杂的刻板行为,但核心的重复、刻板特点不变。例如有的大龄自闭症儿童会每天固定时间做固定次数的某个动作,若被改变就会大哭大闹等。
兴趣狭隘方面
兴趣范围狭窄: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有着异于常人的强烈兴趣,而且兴趣非常狭隘。可能只对某一种类型的物品感兴趣,比如只喜欢玩瓶盖、只对某一种颜色的东西着迷等。这种兴趣的狭隘性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体现,低龄时可能专注于某种物品的某一个特征,如只关注玩具车的轮子转动,大龄时可能仍然保持对特定领域知识的过度专注,像只痴迷于火车的运行线路等,但这种过度狭隘的兴趣会影响他们对其他更广泛事物的学习和探索。
感知觉异常方面
感知觉异常: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感知觉方面的异常,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光线等刺激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例如对正常音量的声音感到烦躁不安,或者对强烈的光线无动于衷。在不同年龄阶段,感知觉异常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低龄时可能在听到某些特定声音时出现哭闹等情绪反应,大龄时可能在面对环境中的某些感知觉刺激时表现出过度的情绪波动或者行为异常,这会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温馨提示: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早期识别这些特点,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预后非常重要。在照顾自闭症儿童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如针对社交沟通障碍可以进行社交技能训练,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可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等,同时要关注他们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感知觉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照顾和干预方式,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尽可能适宜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