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需从多方面应对,首先要寻找并避免诱因,明确自身诱因后避免接触;药物治疗上,抗组胺药物为一线用药,无效时考虑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要进行免疫调节与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老年人患者各有注意事项,儿童选安全药物、关注心理,妊娠期谨慎用药,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与副作用。
一、寻找并避免诱因
明确自身诱因:慢性荨麻疹患者需仔细观察发病规律,找出可能的诱因,如食物(鱼虾、坚果等)、药物(青霉素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例如,若发现食用某种海鲜后荨麻疹复发,应避免再次食用该海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诱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感染病毒后诱发,女性可能在月经周期前后因激素变化出现诱因变化。
避免接触诱因:一旦明确诱因,应尽量避免接触。如对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勤换被褥、使用防螨寝具等;有寒冷性荨麻疹的人,要注意保暖,避免皮肤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二、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嗜睡副作用较小,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多数患者需要持续用药,直至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并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
其他药物:对于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但免疫抑制剂有一定副作用,使用时需严格评估风险受益比;生物制剂相对精准,但价格较高,且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三、免疫调节与生活方式调整
免疫调节:部分患者可通过调节自身免疫来改善病情,如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疲劳。对于自身免疫性相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自身免疫的相关治疗调整。
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因为精神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免疫平衡,促进病情恢复。不同年龄人群生活方式调整重点略有不同,年轻人可能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熬夜;老年人则要注重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态平和。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荨麻疹需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首选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瘙痒等不适导致心理问题。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药需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手段尽量控制病情。
老年人患者:老年人慢性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如抗组胺药物可能导致老年人嗜睡、口干等,需密切观察并适当调整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