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在发病年龄、性别、起病形式、首发症状、关节受累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有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累及大关节,无畸形,ASO等指标异常,早期影像学无明显骨质破坏;类风湿关节炎30-50岁多见,女性多,起病隐匿,累及小关节易畸形,RF等阳性,早期有软组织肿胀等改变。
一、发病年龄与性别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青少年,一般在5-15岁之间,女性略多于男性。这是因为青少年时期免疫系统等生理特点使得风湿热相关的链球菌感染易引发该病症,女性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相对更易受链球菌感染相关发病因素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较广,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30-50岁多见,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2-3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变化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相关,如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等。
二、起病形式与首发症状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起病较急,常先有咽痛、发热等链球菌感染前驱症状,之后出现大关节游走性、对称性疼痛,常见的是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大关节受累,疼痛部位会不断转移。例如患者可能先是膝关节疼痛,过几天又转为踝关节疼痛等。
类风湿关节炎:起病相对隐匿,多为缓慢起病,首发症状常为双手小关节(如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僵硬,早晨起床时僵硬感明显,一般持续1小时以上,活动后可稍缓解,之后病情逐渐进展累及其他关节。
三、关节受累特点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大关节,呈游走性、对称性受累,一般不导致关节畸形,在及时有效治疗后,关节功能多可恢复正常,很少遗留后遗症。例如经过规范抗链球菌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受累关节能恢复如初。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小关节,多为对称性、持续性受累,病情迁延不愈时易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还可能影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残疾等严重后果。
四、实验室检查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升高,一般>500U有意义。这是因为风湿热是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链球菌感染相关指标会异常。
类风湿关节炎:血常规可有轻度贫血,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RF)多呈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也较高。类风湿因子在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而抗CCP抗体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更大。
五、影像学检查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大关节受累严重时可能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表现,但一般不会有骨质侵蚀等典型类风湿关节炎的骨质破坏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X线检查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骨质疏松、骨质侵蚀破坏等,晚期可见关节畸形等改变,MRI检查对于早期关节滑膜炎症等情况显示更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