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分为Ⅰ期(局部皮肤完整,指压不变白红斑,好发骨隆突处,相关人群易患,病理是局部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炎症反应)、Ⅱ期(部分皮层缺失,浅表皮损、开放性溃疡等,儿童水疱易破,相关人群易进展,病理是表皮或真皮损伤发展,真皮层部分组织缺失)、Ⅲ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无骨骼肌腱肌肉外露,有潜行窦道,相关人群易患,病理是皮肤全层组织缺损,炎症加重,坏死组织形成)、Ⅳ期(全层皮肤缺失,有骨骼肌腱肌肉外露,有坏死组织焦痂,潜行窦道,儿童少见,相关人群易患,病理是组织损伤累及深部结构,炎症深入,坏死组织焦痂形成)、不可分期压疮(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创面被坏死组织焦痂覆盖,无法确定深部损伤程度,各年龄可出现,相关人群易患,病理是创面被覆盖难观察深部组织,需清除坏死组织明确分期)。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完整,出现指压不变白的红斑,好发于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部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皮肤更薄嫩,红斑可能更明显且进展更快。对于有长期卧床、坐轮椅等生活方式的人群,若局部皮肤出现上述表现需警惕。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活动受限、营养不良病史的人群也易发生。
病理基础:由于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呈现红斑。
Ⅱ期压疮
临床表现: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浅表皮损,如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形成开放性溃疡,基底面呈粉红色,无坏死组织,可能伴有水疱。儿童Ⅱ期压疮水疱可能更易破裂,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生活方式导致长期受压的人群,此期溃疡可能因摩擦等因素进展。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伤口愈合可能更慢。
病理基础:表皮或真皮损伤进一步发展,真皮层部分组织缺失,形成创面,存在炎性渗出等病理改变。
Ⅲ期压疮
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未外露,创面可能有坏死组织,但尚未累及深部组织,可有潜行和窦道。不同年龄人群创面表现类似,但儿童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此期护理仍需谨慎。长期卧床且护理不当的人群易出现此期压疮,有肥胖等生活方式的人群脂肪层厚,更易发生深部组织受压。
病理基础:皮肤全层组织缺损,涉及皮下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坏死组织开始形成。
Ⅳ期压疮
临床表现:全层皮肤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创面有坏死组织或焦痂,常存在潜行和窦道。儿童发生此期压疮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护理难度大。生活方式极度不活动、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人群易出现,如长期昏迷、严重营养不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病理基础:组织损伤累及深部结构,炎症反应深入,坏死组织和焦痂形成,创面与深部组织相通。
不可分期压疮
临床表现: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创面被坏死组织或焦痂完全覆盖,无法确定深部组织损伤程度。各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尤其在创面被覆盖难以评估时。长期未得到有效护理、病情危重的人群易出现,如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且未及时处理压疮的患者。
病理基础:创面被坏死组织或焦痂覆盖,无法直接观察深部组织情况,需通过清除坏死组织等方法来明确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