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且避免时间过长;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和保证充足水分;注意肛门局部卫生,保持清洁并选合适卫生用品;避免局部损伤,防止外伤和过度擦拭;积极治疗肠道及肛门周围相关疾病,以降低肛裂发生风险。
避免排便时间过长:排便时不要长时间蹲坐玩手机或看书等,一般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较为合适。过长时间的蹲坐会使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增加肛管的压力,容易诱发肛裂。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意这一点,避免因排便时间过长而增加肛裂风险。
合理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芹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香蕉、梨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从而减少排便时对肛管的机械性损伤。例如,每天可以摄入30-35克左右的膳食纤维,对于儿童,可以将这些食物制作成适合其口味和咀嚼能力的形式,如将蔬菜做成蔬菜泥、水果切成小块等。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粪便保持湿润,防止大便干结。儿童则要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饮水量,一般年龄越小,每千克体重所需的饮水量相对越多。
注意肛门局部卫生
保持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部位,尤其是排便后。清洗时要注意水温适中,不要过烫或过凉。对于女性,清洗时要从前向后洗,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阴道等部位;男性也要注意清洗阴囊与肛门之间的部位。儿童由于皮肤娇嫩,清洗时更要轻柔,使用温和的温水清洗即可。
选择合适的卫生用品:使用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卫生纸,避免使用粗糙、过硬的卫生纸擦拭肛门,以免损伤肛管皮肤。对于有腹泻情况的人群,更要注意及时清洁肛门,并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保护作用的湿巾,但要选择无刺激的产品。
避免局部损伤
防止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肛门部位受到外伤,比如避免久坐硬板凳,长时间久坐硬板凳会使肛门局部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要注意保护肛门部位,避免外力撞击等。儿童在玩耍时也要注意避免肛门部位受到意外的碰撞等伤害。
避免过度擦拭:除了卫生纸的选择要注意外,在擦拭肛门时也不要过度用力,要轻柔擦拭,减少对肛管皮肤的摩擦损伤。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治疗肠道疾病:如患有肠炎、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时要及时治疗。例如,患有肠炎时肠道黏膜会受到炎症刺激,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排便;腹泻时频繁的排便会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和肛管;便秘则是导致肛裂的常见诱因之一。对于儿童患有肠道疾病,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因为儿童的肠道功能相对脆弱,疾病容易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治疗肛门周围疾病:如痔疮、肛窦炎等肛门周围疾病也可能诱发肛裂。痔疮会导致肛门局部静脉丛曲张,影响血液循环,肛窦炎会引起肛门局部的炎症反应,这些都可能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从而降低肛裂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