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有神经系统和全身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致运动、言语、视力障碍,脑梗死不同部位梗死表现不同,全身症状有头晕、意识障碍,各症状与年龄、基础病史、生活方式等相关。
一、神经系统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常见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例如患者可能突然发现一侧手臂无法抬起、握持东西困难,或者一侧面部麻木,导致流口水等情况。这是因为脑缺血影响了大脑对运动和感觉功能的调控区域,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更易发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增加血管病变风险,进而增加脑缺血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能性。
言语障碍:可出现说话不清、言语不利的情况,表现为表达困难,找词困难,或者理解别人言语有障碍。这是由于脑缺血影响了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在年龄上无特定限制,但基础病史如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会增加风险,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损伤血管,提高脑缺血发生言语障碍的几率。
视力障碍:表现为单眼一过性黑矇,即一只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几秒钟或几分钟后恢复正常。这是因为脑缺血影响了供应眼部血液的血管,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男性,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久坐不动等不利于血管健康的行为会促进脑缺血发生视力障碍。
脑梗死相关症状
不同部位梗死的表现:
大脑半球梗死:如果是大脑额叶梗死,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等;顶叶梗死会出现感觉障碍,除了肢体麻木外,还可能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等感觉异常;颞叶梗死可能影响记忆功能,出现近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在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病变等因素导致的脑梗死风险增加,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人群是高危人群,生活方式中肥胖、长期熬夜等会加重病情发展。
脑干梗死: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脑干梗死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同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对侧肢体瘫痪;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因为脑干中有控制吞咽反射的神经结构;严重时会影响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对于此类患者,年龄较大且基础病史复杂者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中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会进一步影响病情稳定。
二、全身症状
头晕:是脑缺血较为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沉、眩晕,可能伴有恶心。这种头晕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有关,在年龄上,中青年如果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的状态下也可能出现,而老年人则更多与血管老化等因素相关,有低血压病史的人群在脑缺血时更易出现头晕加重的情况,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会诱发头晕症状。
意识障碍:严重的脑缺血可能导致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重者可出现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意识障碍的发生是因为脑缺血范围较大或程度较重,影响了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对于老年人以及有严重脑血管基础病的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病情往往较为危急,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生活方式中突然的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意识障碍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