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是肛隐窝、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状包括:疼痛多为胀痛或刺痛,排便时加剧,可放射至臀部等部位;有肛门坠胀感,排便后不缓解,久站等加重;排便异常表现为便意频繁、每次排便量少,部分大便变细或带少量黏液;炎症分泌物刺激致肛门瘙痒,搔抓可致皮肤破损等;局部体征有肛门指检时肛窦处充血水肿、有硬结等,肛门镜下可见肛窦等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等表现。
一、疼痛
1.性质与程度:
多为胀痛或刺痛,程度轻重不一。急性发作时疼痛相对较明显,慢性期可能为隐痛或坠胀样痛。
一般在排便时由于粪便通过肛门,刺激发炎的肛窦,疼痛会加剧。例如,患者在排便过程中,粪便经过肛门,对发炎的肛窦产生摩擦和刺激,从而引发疼痛加重的情况。
2.疼痛部位:
疼痛部位多在肛门内,可放射至臀部、会阴部等部位。不同患者疼痛放射的具体部位可能略有差异,这与个体的神经分布等因素有关。
二、肛门坠胀感
1.表现:
患者常感觉肛门有下坠、胀满不适的感觉,这种坠胀感在排便后可能仍不缓解。即使排便结束,这种肛门坠胀的感觉依然存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尤其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久坐后,坠胀感可能会加重。因为这些姿势会影响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压力分布,使得肛窦炎症相关的不适症状更明显。
三、排便异常
1.便意频繁:
由于炎症刺激直肠肛管,患者会频繁产生便意,但每次排便量不多。这是因为肛窦炎症刺激导致直肠感觉神经受到影响,使患者总是有想要排便的冲动,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粪便排出。
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频繁的便意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为他们可能会频繁地跑向厕所,但每次排便量少,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困扰。
2.大便性状改变: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便变细的情况,这是因为肛窦炎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肛门周围组织的纤维化等改变,进而影响肛管的内径,使大便通过时受到限制,从而出现大便变细的现象。
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大便带少量黏液的情况,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肛窦及周围组织,导致分泌物增多,随大便排出体外。
四、瘙痒
1.原因与表现:
炎症产生的分泌物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症状。患者会不自觉地搔抓肛门周围,长期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皲裂等情况。
对于女性患者,由于肛门与阴道邻近,分泌物的刺激可能会波及阴道周围,引起阴道瘙痒等不适;而对于儿童患者,过度搔抓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休息和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多加关注和引导。
五、局部体征
1.肛门指检:
医生进行肛门指检时,可发现肛门瓣及肛窦处有充血、水肿现象,有时可摸到硬结或凹陷,按压时有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通过肛门指检可以直观地了解肛窦部位的炎症情况,这是诊断肛窦炎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在儿童进行肛门指检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和不适,同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引起继发感染等情况。
2.肛门镜检查:
肛门镜下可见肛窦、肛门瓣充血、水肿,肛窦变深,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肛窦口流出,或者看到肛乳头肥大等表现。通过肛门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肛窦内部的病变情况,为明确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