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致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经接触传播,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致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用抗衣原体药物等治疗,需注意个人卫生;结膜炎病因多样,有不同临床表现,感染性结膜炎针对病因用抗感染药,过敏性结膜炎用抗过敏药,预防要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眼部卫生,不同人群需采取相应防治及预防措施。
一、定义与病因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例如通过被污染的手、毛巾、衣物等间接接触传播,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地区易高发。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病因多样,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可引起;非感染因素包括物理性刺激(如粉尘、紫外线等)、化学性损伤(如烟雾、酸碱等)、过敏反应(如花粉、动物毛发等)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眼部化妆品、佩戴隐形眼镜等可能增加结膜炎发病风险,有眼部外伤史、过敏病史等人群属于结膜炎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沙眼: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可出现眼痒、异物感、干涩感、流泪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结膜充血、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形成、角膜血管翳等表现,晚期可因并发症如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儿童患者可能因眼部不适出现揉眼等行为,影响眼部健康及生活。
结膜炎:共同表现为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流泪等。不同类型结膜炎临床表现有差异,细菌性结膜炎多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常伴结膜下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过敏性结膜炎有明显的眼部瘙痒,结膜充血较轻但有大量水样分泌物。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仅表现为频繁揉眼,需家长密切观察。
三、眼部检查
沙眼:通过裂隙灯检查可见结膜病变,如滤泡、乳头、瘢痕等,还可进行衣原体检测,如刮片行Giemsa染色可发现衣原体包涵体,PCR技术检测衣原体DNA等辅助诊断。
结膜炎:同样借助裂隙灯检查结膜情况,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细菌;病毒性结膜炎可见单核细胞增多;过敏性结膜炎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不同检查方法可帮助明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更加耐心、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四、治疗与预防
沙眼:治疗主要是使用抗衣原体药物,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同时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如睑内翻矫正术等。预防方面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手帕等,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儿童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家长应监督其正确洗手、不随意揉眼等。
结膜炎:感染性结膜炎主要是针对病因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眼药水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抗病毒眼药水治疗病毒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结膜炎则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等。预防上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等。不同年龄人群预防措施需结合其特点,儿童要在家长指导下做好眼部卫生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