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升高主要由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两方面因素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包括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及嘌呤合成增加)和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尿酸排泄减少涉及肾脏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增加)及肥胖、内分泌疾病等其他因素影响尿酸排泄。
一、尿酸生成过多
(一)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
1.酶缺陷相关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是常见原因之一,该酶能促进磷酸核糖焦磷酸的合成,其活性增高会使嘌呤合成增加,导致尿酸生成增多。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基因突变,使其活性异常升高,进而引起尿酸生成过多。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时,会导致嘌呤补救合成障碍,使得嘌呤分解代谢增加,尿酸生成增多。这种情况多为遗传性疾病,常见于Lesch-Nyhan综合征患者,该综合征患者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缺陷,出现尿酸生成显著增多的情况。
2.嘌呤合成增加
一些疾病状态下,如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细胞增殖活跃,核酸分解代谢增强,嘌呤合成加速,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核酸代谢加快,嘌呤分解产生大量尿酸,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
(二)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
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等)、海鲜(贝类、虾蟹等)、浓肉汤等,会使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例如,经常食用大量海鲜的人群,其血尿酸水平往往高于正常人群,因为海鲜中富含嘌呤,过多摄入会增加尿酸的生成。
二、尿酸排泄减少
(一)肾脏功能异常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多种因素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肾脏功能逐渐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会有所降低,使得尿酸的滤过减少,从而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老年人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性退变,肾小球滤过率较年轻人低,更容易出现尿酸排泄障碍。
某些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会损害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酸排泄减少。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肾小球硬化等病变会影响尿酸的滤过,进而引起血尿酸升高。
2.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增加
一些药物可影响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如噻嗪类利尿剂,它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同时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导致尿酸排泄减少。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血尿酸水平往往会升高。
遗传性因素也可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增加,如某些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疾病,会使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机制出现问题,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引起高尿酸血症。
(二)其他因素
肥胖人群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同时,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加,会影响嘌呤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等,也会促进尿酸生成增多,从而增加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
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嘌呤代谢和尿酸排泄,可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