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需立即就医,经评估检查后进行急性期治疗,包括符合条件者的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同时进行一般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控制血糖,防治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病情稳定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康复训练依个体情况调整,有基础病史等情况要相应处理。
一、急性脑梗死的急诊处理
1.立即就医:急性脑梗死发病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如突发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因为及时的治疗能最大程度挽救脑组织,时间就是大脑。
2.评估与检查: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迅速进行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等,并安排相关检查,如头颅CT用于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类似疾病,头颅MRI(磁共振成像)可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脑梗死病灶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二、急性期治疗方法
1.静脉溶栓治疗:如果患者符合静脉溶栓的适应证且无禁忌证,会考虑使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等。静脉溶栓可以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改善预后,但需要在发病后的特定时间窗内(一般是4.5小时内,部分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进行。
2.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在合适的时间窗内还可能进行血管内治疗,如机械取栓等。通过导管等器械将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恢复血管通畅。
三、一般支持治疗
1.维持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维持呼吸功能,保证血氧供应;调控血压,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可能对脑梗死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控;维持合适的心率等。
2.控制血糖:高血糖和低血糖都可能加重脑梗死的脑损伤,所以要将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目标是血糖控制在7.8~10mmol/L左右。
四、并发症防治
1.肺炎: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吞咽困难等情况,容易发生肺炎。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鼻饲等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预防肺炎,对于已有肺炎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2.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因急性脑梗死活动减少,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通过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使用气压治疗等预防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生要进行相应的抗凝等治疗。
五、康复治疗早期介入
1.康复评估: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评估,由康复医师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康复评估会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等多方面的评估,以明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
2.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于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对于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等。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会影响康复训练的具体方式和进度,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康复进程相对缓慢,需要更注重安全和循序渐进;女性患者可能在康复过程中心理因素需要更多关注等,都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要继续控制好基础疾病,以利于康复的顺利进行。儿科患者如有特殊的脑梗死情况,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采用适合儿童的康复方式,如游戏化的康复训练等,最大程度促进患儿的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