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疮是肛管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病理性扩张等,主要因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等致,症状有疼痛、便血、肿物脱出,视诊可初步诊断;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由内口、瘘管、外口组成,因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破溃等形成,症状有流脓、肿痛、瘙痒,需视诊、直肠指诊及肛门超声、MRI等检查。
外痔疮:是肛管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包括结缔组织性、静脉曲张性、血栓性和炎性外痔疮。主要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所致,常见诱因有久坐、便秘、妊娠等,多发生于肛管齿状线以下部位。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在肛周皮肤上,瘘管是连接内口和外口的炎性管道,通常是因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慢性感染性通道,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
症状表现
外痔疮:
疼痛:一般单纯性外痔疮无疼痛,当发生血栓、炎性水肿时可出现疼痛,尤其是炎性外痔疮,患者会有肛周坠胀疼痛感觉,在排便、行走、坐下时疼痛可能加重,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因生活方式不同,如久坐办公室的白领、孕期女性等,都可能因相关诱因引发外痔疮出现疼痛等症状。
便血:便血特点为便血颜色鲜红,通常是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或粪便表面带血,有时也可呈喷射状出血,但一般量不多,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便血出现贫血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贫血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面色苍白等,成年人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
肿物脱出:结缔组织性外痔疮一般无明显肿物脱出,而静脉曲张性外痔疮、血栓性外痔疮等可能在排便时或行走时肿物脱出肛门外,较大的肿物脱出后若不能回纳,可能会导致嵌顿、水肿、疼痛加剧,不同性别在从事重体力劳动等情况下可能增加肿物脱出的风险。
肛瘘:
流脓:肛瘘外口持续或间断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是其主要症状,分泌物多少与肛瘘的病程长短、瘘管复杂程度等有关,一般瘘管越复杂,分泌物越多,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控制能力不同,儿童可能因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分泌物控制相对困难。
肿痛:当瘘管通畅时,一般无明显疼痛,仅感觉局部坠胀不适;当瘘管引流不畅,脓液积聚时,可出现局部肿痛,甚至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不同性别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有差异,女性相对可能更敏感一些,在肿痛发作时可能影响生活和工作。
瘙痒:由于分泌物不断刺激肛周皮肤,患者会感觉肛周瘙痒,常导致肛周皮肤湿疹样改变,不同年龄人群皮肤特点不同,儿童皮肤娇嫩,长期瘙痒可能影响皮肤健康和心理状态,成年人可能因瘙痒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检查方法
外痔疮:医生通过肛门视诊即可初步诊断外痔疮,观察肛门周围有无肿物、红肿、裂口等情况,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外痔疮,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直肠指诊等检查,但一般视诊基本能明确大部分外痔疮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肛门视诊操作时需注意轻柔,儿童更要避免过度刺激。
肛瘘:除肛门视诊外,还需进行直肠指诊,可摸到瘘管条索样物,同时借助探针检查内口位置,必要时可进行肛门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瘘管走行、内口位置等情况,对于儿童进行检查时要更加谨慎,尽量减少不适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