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发病部位为肋间神经等支配区域,单侧发病,有前驱症状、红斑水疱等表现,靠典型表现诊断,治疗需抗病毒等;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发生在生殖器等部位,有原发和复发表现,靠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特殊人群患两病各有不同情况。
生殖器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2型引起,少数由HSV-1型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人群中较为常见,可反复复发。
发病部位方面
带状疱疹:好发于肋间神经、脑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一般单侧发病,不超过正中线,典型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成簇的水疱,沿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
生殖器疱疹:主要发生在生殖器及周围部位,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阴茎体等,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宫颈等,也可发生在肛周等部位,可双侧发病。
临床表现方面
带状疱疹:发病前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局部皮肤可有灼热、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随后出现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部分患者遗留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生殖器疱疹: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为2-14天,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有群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病程2-3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多在原发皮损消退后1-4个月复发,皮损一般于原部位出现,症状较轻,病程较短,水疱数目较少,持续时间较短。
诊断方面
带状疱疹: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单侧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伴有神经痛等即可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如取疱液进行病毒分离、PCR检测病毒核酸等协助诊断。
生殖器疱疹:结合病史(性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常用方法有病毒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如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核酸等。
治疗方面
带状疱疹: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常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止痛药物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或阿片类药物等,还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
生殖器疱疹: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对于频繁复发者(每年复发6次以上),可长期抑制疗法。
特殊人群方面
带状疱疹:儿童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发为带状疱疹,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可能相对成人更需密切关注,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等;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神经痛等后遗症发生风险更高,应尽早积极治疗以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生殖器疱疹:妊娠期女性患生殖器疱疹可能会引起胎儿感染等不良后果,需特别重视;新生儿若通过产道感染生殖器疱疹,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孕期及分娩时需做好相关监测和防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生殖器疱疹病情往往更严重,复发更频繁,治疗也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