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引起白瞳症,婴幼儿表现为瞳孔区白色反光,儿童期可伴其他表现;肿瘤影响眼外肌致斜视;不同年龄段视力下降表现不同,婴幼儿通过物体追踪判断,儿童能表达视物不清;肿瘤生长可致眼痛或眼部不适;眼压升高时婴幼儿现“牛眼”外观,儿童期可伴头痛等表现。
一、白瞳症
(一)婴幼儿常见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早期较常见的症状是白瞳症,也就是家长可能发现孩子的瞳孔区呈现白色反光,而非正常的黑色。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占据了眼球内原本正常的透明区域,光线反射发生了改变。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在日常照看时需留意孩子眼睛外观,若发现瞳孔区异常发白,需高度警惕。比如1-2岁的幼儿,正常情况下瞳孔是黑色的,若出现白瞳,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儿童期表现
较大儿童也可能出现白瞳症,但此时还可能伴有其他表现,同时由于儿童能表达部分不适,可能会诉说视力下降等情况,但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因为儿童表达相对模糊,可能只是说看东西不清楚,而不会准确描述眼部具体问题。
二、斜视
(一)发病机制
肿瘤生长可能会影响眼外肌的正常功能,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从而出现斜视。例如,肿瘤侵犯了支配某条眼外肌的神经或组织,使该眼外肌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进而引起眼球偏斜。
(二)不同年龄段表现
对于婴幼儿,斜视可能表现为眼睛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向外或向内偏斜;对于儿童,可能更明显地表现为双眼视物时眼位不正,影响外观和双眼视觉功能发育。如5-8岁的儿童,若发现有斜视情况,要考虑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部疾病的可能。
三、视力下降
(一)各年龄段差异
婴幼儿:婴幼儿不会表达视力,但可通过观察其对物体的追踪能力来判断。如果原本能较好追踪物体的婴幼儿,突然出现对物体追踪不灵活、反应迟钝,可能提示视力下降。比如3-6个月的婴儿,正常能较好追踪移动的物体,若出现追踪差的情况,需排查眼部问题。
儿童:儿童能表达视力相关感受,会说看远处或近处物体不清楚。例如学龄儿童,原本视力正常,突然出现看黑板上的字模糊等情况,要考虑视网膜母细胞瘤导致视力下降的可能。这是因为肿瘤逐渐生长,影响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并正常成像,从而导致视力受损。
四、眼痛或眼部不适
(一)原因分析
肿瘤在眼球内生长,可能会引起眼部的疼痛感或不适感。当肿瘤侵犯眼球壁或周围组织时,会刺激眼部的神经末梢,导致患儿出现眼痛。对于年龄稍大能够表达的儿童,可能会诉说眼睛疼、胀痛等不适;婴幼儿则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揉眼等异常行为。比如7-10岁的儿童,如果频繁出现揉眼、说眼睛不舒服,要进一步检查眼部情况。
五、眼压升高相关表现
(一)婴幼儿表现
眼压升高时,婴幼儿可能出现眼球膨大,也就是所谓的“牛眼”外观。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眼球壁相对较软,眼压升高后容易导致眼球扩张。例如6个月-2岁的婴幼儿,若发现眼球明显比正常大,且伴有上述白瞳症、眼痛等表现,要高度怀疑视网膜母细胞瘤导致眼压升高。
(二)儿童期表现
儿童眼压升高时,除了可能有眼部胀痛外,还可能出现头痛等表现。因为眼压升高可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头痛。比如10-14岁的青少年,出现头痛同时伴有眼部不适,需排查眼部疾病,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是需要考虑的病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