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可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双手小关节呈对称性,与自身免疫紊乱等相关,有自身抗体等异常,X线等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等;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负重关节,非对称性,与关节过度使用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自身抗体,X线等早期可见关节间隙变窄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临床表现方面
1.类风湿关节炎
多累及双手小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呈对称性、持续性肿胀疼痛,病情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纽扣花样畸形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与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相关,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高。
患者关节症状往往是慢性、进行性的,早期就可能出现关节功能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随着病程延长,关节破坏加重,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2.骨关节炎
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负重较大的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等,一般为非对称性,疼痛与活动相关,休息后可缓解,病情进展缓慢,晚期可有关节肿大、畸形,但畸形程度相对类风湿关节炎较轻。生活方式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关节过度使用等是重要诱因,年龄增长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等是内在因素,女性在绝经后骨关节炎发病风险可能增加,有骨关节炎家族史者相对易患。
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在活动时明显,休息后缓解,早期对关节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病情发展,关节活动度逐渐受限,影响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1.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RF):约70%-80%的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还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可达90%以上,且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大。
血常规:可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活动期血小板可升高。
炎症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常升高,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
2.骨关节炎
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一般阴性,抗CCP抗体阴性。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关节液检查:关节液外观清亮,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1.类风湿关节炎
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随病情进展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侵蚀破坏、关节半脱位等,晚期关节畸形明显。
磁共振成像(MRI):早期可发现关节滑膜增厚、骨髓水肿等,对早期诊断和评估关节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2.骨关节炎
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软骨下骨硬化,晚期可见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面硬化、囊性变,骨赘形成明显。
CT检查:可更清晰显示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及关节内游离体等情况。
通过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对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进行鉴别。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骨关节炎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关节,适当进行温和的关节功能锻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女性较多,在治疗和日常护理中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等,如妊娠哺乳期用药需谨慎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