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型银屑病是银屑病常见类型,累及头皮,由遗传与环境因素致免疫介导发病,有特定临床表现,诊断靠典型表现等,需与头癣等鉴别,治疗有局部和系统治疗,管理要注意头皮清洁等及避免诱发因素并定期复诊。
头皮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
皮损表现:头皮处会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其上覆盖有厚层银白色鳞屑,这些鳞屑常超出发际,使得头发呈束状,这是头皮型银屑病较典型的表现之一。鳞屑容易刮除,刮除后可见淡红色发亮的薄膜,再刮除薄膜则会出现小出血点(Auspitz征)。
自觉症状:患者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瘙痒较为明显,这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等造成影响,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过度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头皮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头皮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银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会增加。多个基因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参与了免疫系统的调控等过程。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是头皮型银屑病发病的关键。体内的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异常活化,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等,这些细胞因子会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导致头皮出现银屑病的典型皮损。例如,IL-23可以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和活化,Th17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进一步加重炎症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
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头皮型银屑病。感染(如链球菌感染)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儿童患者中因链球菌感染诱发头皮型银屑病的情况较为多见。精神紧张、外伤、手术、吸烟、饮酒等也可能对头皮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比如,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头皮型银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头皮处的红斑、银白色鳞屑、束状发等,再结合病史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活检,皮肤活检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等病理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头癣、脂溢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可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来鉴别;脂溢性皮炎的鳞屑一般较薄,呈黄色油腻性,无束状发,真菌检查阴性等。
头皮型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等。局部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软膏等)、煤焦油制剂等。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管理: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头皮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以免加重皮肤屏障损伤。要避免搔抓头皮,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加强护理,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因为头皮型银屑病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自卑等情绪。同时,要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