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是肛窦、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病理部位在直肠末端与肛管相连处的肛窦,症状有疼痛、瘙痒、排便不尽感,检查靠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内痔是齿状线以上直肠上静脉丛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病理部位在齿状线以上,症状有出血、脱出、坠胀感,检查靠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症状、检查、治疗上有相应情况。
一、定义与病理部位
肛窦炎:肛窦炎是肛窦、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肛窦位于直肠末端与肛管相连处,呈漏斗状,开口向上,易积存粪便或被分泌物堵塞,引发感染。
内痔:内痔是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位于齿状线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发生曲张形成的痔。
二、症状表现
肛窦炎
疼痛:一般为胀痛或刺痛,疼痛程度不一,排便时因粪便刺激肛窦,疼痛可加重,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会阴部、骶尾部放射性疼痛。
瘙痒:炎症刺激肛窦,使分泌物增多,可流出肛门外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不适,多见于儿童及过敏体质人群,因儿童皮肤娇嫩,过敏体质者对炎症分泌物更敏感。
排便不尽感:炎症刺激直肠肛管,患者常有排便未尽的感觉,尤其是老年患者,因胃肠蠕动功能相对较弱,这种排便不尽感可能更明显。
内痔
出血:便血是内痔常见症状,多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一般无疼痛,常在大便干燥、饮酒、食用辛辣食物后加重,青少年及成年人因生活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易出现此症状。
脱出:随着病情进展,内痔可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老年人因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更易出现内痔脱出情况。
坠胀感:当内痔脱出嵌顿或感染时,可出现肛门坠胀感,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妊娠期女性因腹腔压力增大,内痔症状可能更易加重,出现坠胀感等不适。
三、检查方法
肛窦炎
肛门指诊:医生将手指插入肛门,可触及肛窦处有压痛,部分患者可摸到硬结,儿童进行肛门指诊时需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肛门镜检查:通过肛门镜可直接观察肛窦、肛门瓣的情况,可见肛窦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这对于明确诊断肛窦炎有重要意义。
内痔
肛门指诊:内痔一般不易通过肛门指诊直接触及,但可了解肛管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息肉等,对于中老年患者,肛门指诊是常规且重要的检查步骤。
肛门镜检查:能清晰看到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有无出血、溃疡等情况,可准确诊断内痔,对于儿童内痔患者,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轻柔,减少患儿痛苦。
四、治疗原则
肛窦炎
保守治疗:可采用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坐浴水温一般控制在40℃-45℃,时间15-20分钟,每日1-2次,儿童坐浴时需有人陪护,避免烫伤;局部应用消炎栓剂,如儿童患者需使用栓剂,应选择儿童专用且温和的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肛窦炎,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肛窦切开术等。
内痔
保守治疗:包括坐浴、润肠通便药物等,坐浴方法同肛窦炎,润肠通便可使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儿童可多吃蔬菜、水果,成年人可适当增加粗粮摄入;还可使用内痔栓剂等,儿童使用内痔栓剂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内痔脱出严重、出血频繁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老年人手术需评估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