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眼部检查、与其他类型白内障及其他可引起视力下降眼病的鉴别入手。病史采集需关注年龄及症状发展过程;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和裂隙灯检查;与先天性、并发性、外伤性、代谢性白内障及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鉴别,以明确诊断。
一、病史采集
1.年龄因素: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这与晶状体的老化退变相关,年龄是重要的病史参考因素。
2.症状发展过程:询问视力下降的起病情况,是逐渐缓慢下降还是突然发生,老年性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多为渐进性,可数月至数年逐渐发展。同时了解是否有视物模糊、重影、色觉改变等症状及其出现的时间。
二、眼部检查
1.视力检查:使用视力表检测远视力和近视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会不同程度下降,可从0.1逐渐降至手动、光感等。
2.裂隙灯检查:
晶状体观察:通过裂隙灯可直接观察晶状体的形态和混浊情况。老年性白内障早期晶状体可能出现皮质点状、片状混浊,随着病情进展,混浊逐渐向核部及皮质扩展,核性白内障表现为晶状体核颜色逐渐变黄、变棕褐色等,皮质性白内障可见晶状体皮质呈辐轮状、楔形等混浊。
前房深度检查:排除前房浅等可能导致类似白内障表现的其他眼病,如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也可能有类似混浊表现,但前房深度不同。
三、与其他类型白内障的鉴别
1.先天性白内障
发病年龄: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就已存在,而老年性白内障是中老年后发病。
晶状体混浊特点:先天性白内障的混浊形态多样,可为点状、核性、板层状等,常伴有晶状体发育异常,如晶状体位置异常等,可通过家族史及眼部其他结构检查辅助鉴别。
2.并发性白内障
原发病史:有其他眼部疾病史,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等,这些疾病可影响晶状体代谢导致白内障,通过询问相关眼部疾病病史可鉴别,且并发性白内障的混浊往往与原发病变相关,混浊出现的部位和形态可能与老年性白内障不同。
3.外伤性白内障
外伤史: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如眼球顿挫伤、穿孔伤等,根据外伤史可初步鉴别,外伤性白内障的混浊多与外伤部位相关,形态上可能有外伤性特有的表现,如晶状体囊膜破裂后出现的混浊等。
4.代谢性白内障
代谢疾病史:有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病史,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可表现为晶状体皮质点状、絮状混浊,后囊下混浊等,通过检测血糖、半乳糖等代谢指标及相关病史可鉴别,代谢性白内障的发生与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代谢异常有关,而老年性白内障主要与晶状体老化有关。
四、与其他可引起视力下降眼病的鉴别
1.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混浊主要表现为眼前飘动的黑影,类似白内障的视物模糊,但通过裂隙灯检查可鉴别,玻璃体混浊时晶状体是透明的,而白内障则是晶状体本身的混浊。
2.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通过眼底检查可鉴别,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的异常改变,而晶状体是透明的,与白内障的晶状体混浊不同。
3.青光眼:青光眼也可引起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等表现,通过测量眼压、检查眼底视神经及前房角等可鉴别,青光眼的前房角、视神经改变与白内障不同,虽然有时青光眼和白内障可同时存在,但通过详细检查可明确各自的病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