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分发热和出疹阶段,发热时要物理降温、补水、衣着适宜,出疹时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还需注意休息环境、饮食调整和病情观察。
一、幼儿急疹的症状
1.发热阶段
多见于6-18个月的婴幼儿,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上,一般持续3-5天。发热时孩子精神状态可能相对较好,少数可能有轻微烦躁等表现,这与婴幼儿自身的生理特点及对发热的耐受情况有关。此阶段需密切监测体温,因为高热可能引发惊厥等情况,尤其是有惊厥病史的儿童风险更高。
发热期间可能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轻度咳嗽、流涕等,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初期影响上呼吸道,年龄较小的幼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症状可能相对更不典型,但本质是病毒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的早期表现。
2.出疹阶段
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典型特征。当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随之皮肤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散在的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先见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迅速蔓延至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不伴有瘙痒,这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风疹、麻疹等有区别。出疹时孩子的一般情况通常较好,精神状态恢复,食欲也逐渐好转。但要注意观察皮疹的分布及进展情况,防止因搔抓等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尤其是低龄儿童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更易出现感染风险。
二、幼儿急疹的护理方法
1.发热护理
物理降温:当体温处于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用温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散热,每次擦拭时间可在5-10分钟左右,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4℃左右,避免孩子着凉。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要避免擦拭胸部、腹部等敏感部位。
补充水分:鼓励孩子多饮水,因为发热会使机体丢失较多水分,多饮水有助于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喂水,也可适当给予果汁,但要注意稀释,防止糖分过高刺激胃肠道。
衣着适宜:给孩子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利于散热,不要给孩子穿盖过多,以免影响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间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可给孩子勤洗澡,但要注意水温适宜,一般在37-38℃左右,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洗完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尤其是皮疹部位,避免摩擦。
避免搔抓:虽然皮疹一般不瘙痒,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防止孩子搔抓皮疹部位。可以给孩子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抓伤皮肤。如果皮疹部位出现破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少量的碘伏等进行消毒处理,但要谨慎操作,避免刺激孩子。
3.一般生活护理
休息环境:为孩子提供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发热及出疹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如海鲜等。如果孩子有食欲减退的情况,不要强迫进食,可根据孩子的需求少量多餐喂养。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除了体温、皮疹情况外,还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无呕吐、腹泻、呼吸异常等表现。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频繁呕吐、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