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包括:B型超声下肿块形态多样、边界或清或模糊,有钙化灶及不均质实质回声,肿瘤大时致眼球增大;A型超声内反射波高且肿瘤部位有衰减;彩色多普勒超声见肿瘤内丰富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增快、阻力指数偏低。
一、B型超声表现
1.肿块形态与边界
形态:视网膜母细胞瘤的B型超声通常显示为实性肿块,形态多样,可为半球形、不规则形等。在儿童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儿童眼部结构特点,肿块容易占据玻璃体腔空间。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儿,超声检查能清晰发现异常肿块形态。
边界:边界多较清楚,与周围正常视网膜组织有相对明确的界限。这是因为肿瘤生长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病情进展,边界可能会因肿瘤侵袭周围组织而变得模糊,对于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边界情况会有差异,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边界相对更易观察。
2.肿块内回声
钙化灶回声:约70%-90%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检测到钙化灶回声,表现为强回声斑,后方伴有声影。这是该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钙化是肿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钙化,但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等特殊病史的儿童,更应关注钙化情况,因为这类患儿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风险可能更高。
实质部分回声:肿瘤实质部分回声中等,内部回声不均匀。由于肿瘤细胞增殖不均匀,导致实质部分回声有差异,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并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眼部外伤等生活方式因素影响的患儿,可能会影响超声对内部回声的准确判断。
3.眼球位置与眼眶情况
眼球:肿瘤较大时可导致眼球增大,对于儿童患者,正常眼球发育受肿瘤影响,会出现眼球形态异常。如果患儿有长期眼部不适等病史,超声检查能发现眼球结构因肿瘤而发生的改变。
眼眶:一般情况下眼眶无明显异常,但肿瘤广泛侵犯时可能会累及眼眶组织,超声可检测到眼眶内相关结构的变化,对于有家族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史的儿童,定期超声检查眼眶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的蔓延。
二、A型超声表现
1.内反射波
肿瘤内反射波较高,因为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声阻抗不同,导致超声反射情况有差异。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内反射波的强度可能会因肿瘤的生长阶段和组织学特点而有所不同,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眼部组织的特殊性,内反射波的判断需要更细致的操作。
2.衰减情况
肿瘤部位可出现衰减现象,由于肿瘤组织对超声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后方组织回声减弱。这对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深度有帮助,在有眼部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中,衰减情况的判断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因为手术可能会改变眼部组织的声阻抗等情况,影响超声对衰减的判断。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1.血流信号
肿瘤内可检测到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分布多样,可为点状、条状等。这是因为肿瘤生长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来维持,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可能不同,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儿童,定期监测血流信号变化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活性,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2.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
血流速度可增快,阻力指数多偏低。这与肿瘤的高代谢特点相关,肿瘤细胞增殖旺盛,需要快速的血流来提供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的患儿,可能会影响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判断,需要结合全面的健康评估来分析超声检测的血流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