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类风湿关节炎是16岁以下儿童常见风湿性疾病,病因不明,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有关。有多关节型、少关节型、全身型等关节及全身症状。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目的是控炎症、缓解痛、防畸形等,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需个性化方案、长期随访,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影响。
一、定义
少年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发生在16岁以下儿童的慢性关节炎,它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病程通常持续6周以上,可累及多个关节,还可能伴有发热、皮疹、贫血等全身症状。
二、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比如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异常激活,攻击自身关节组织引发炎症;此外,自身免疫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关节组织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关节炎症的持续存在。
三、临床表现
1.关节症状
多关节型:累及5个或5个以上关节,常见于手指、手腕、膝关节等,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尤其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中,关节畸形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肢体不等长等问题。
少关节型:累及1-4个关节,以大关节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起病相对较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关节的轻微疼痛和肿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关节功能障碍。
全身型:除了关节症状外,还伴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呈弛张热型,一天内体温波动较大;同时伴有皮疹,多为淡红色斑丘疹,可随体温变化而出现或消退;还可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全身型少年类风湿关节炎对儿童的全身状况影响较大,长期高热和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增长缓慢等问题。
2.全身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不增等情况,全身型患儿由于长期高热和炎症消耗,这些全身症状更为明显,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自身抗体检测可能发现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检查早期可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后期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改变,X线、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有助于评估关节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五、治疗
治疗目的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防止关节畸形,保护关节功能,尽可能维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等)、糖皮质激素等;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康复训练等,帮助患儿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儿童,要考虑到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监测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长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在治疗时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严重影响骨骼生长的药物,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并加强对患儿生长发育指标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