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网膜母细胞瘤

来源:民福康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发病与遗传因素及RB1基因突变有关,有眼内期、青光眼期、眼外期等表现,可通过眼底、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激光等方式,预后与发现早晚、分期相关,遗传性患儿需长期随访,家族成员可基因检测筛查。

发病情况

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偶见于成人。在儿童眼部恶性肿瘤中占比极高,严重威胁儿童的视力和生命健康。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约40%的患者具有遗传倾向,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性的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基因突变导致,患儿的父母一方可能携带相关突变基因,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非遗传性则是患儿自身视网膜母细胞发生突变引起,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基因突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关基因RB1的突变是主要的发病原因。正常的RB1基因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起调控作用,当该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的正常调控机制被打破,导致视网膜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临床表现

眼内期:患儿可能出现白瞳症,即瞳孔区呈现白色反光,这是较为典型的表现;还可能有视力下降、斜视等情况。由于肿瘤在眼内生长,早期可能对视力影响不明显,但随着肿瘤增大,会影响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从而导致视力问题。

青光眼期:肿瘤生长导致眼内压升高,患儿会出现眼痛、眼红、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眼球可能会逐渐增大,形成“牛眼”外观。

眼外期:肿瘤向眼外侵犯,可引起眼眶红肿、眼球突出等表现,还可能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颅内、骨骼、淋巴结等,转移至不同部位会有相应部位的症状,转移至颅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

诊断方法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可直接观察到视网膜上的肿瘤病灶,表现为视网膜上的异常隆起、肿块等。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能清晰显示眼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可发现眼内实质性肿块回声。

CT检查:可更精确地显示肿瘤的范围,有无钙化等情况,对于判断肿瘤是否向眼外侵犯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有助于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颅内侵犯的评估。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范围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眼球摘除术,适用于肿瘤范围广泛、无法保留眼球的患儿;对于肿瘤较小、局限的情况,可能会考虑保留眼球的局部切除术,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

化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手术操作;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对于无法手术的患儿,化疗可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放疗:利用射线杀死肿瘤细胞,适用于某些不适宜手术或化疗的情况,但放疗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放射性白内障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激光治疗:对于某些较小的、周边部的肿瘤可采用激光光凝治疗,通过激光的热效应破坏肿瘤细胞。

预后情况

预后与肿瘤发现的早晚、肿瘤的分期等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若能在眼内期及时治疗,保留眼球的可能性较大,视力也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但如果发现较晚,肿瘤发生转移,预后则较差,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对于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即使一侧眼睛治疗后,另一侧眼睛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需要长期密切随访。在生活方式方面,患儿需要注意避免眼部外伤等,有遗传倾向的家族,家族成员应进行基因检测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患儿并及时干预。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肿瘤
肿瘤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什么是白瞳病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白瞳病是指白瞳症。白瞳症是一种使得患者瞳孔区域呈现白色的病症。 这种状况通常是由于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或眼球内部肿瘤等疾病所引发。白瞳症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因为儿童往往难以准确描述视力下降等症状,所以通常直到病情恶化,出现瞳孔区域发白的明显症状时,才会被家长察觉。白内障是导致白瞳症的常见原因,通常需要通
癌症会导致视力模糊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癌症是不是会导致视力模糊应根据癌症发生部位、有无转移等因素进行判断。 如果是发生在眼部的癌症,比如眼表鳞状细胞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无论是否发生转移,均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视力模糊。如果是除了眼睛外的其他部位癌症,比如胃癌、肺癌、鼻咽癌等,在尚未发生转移前通常不会造成视力模糊。在病情晚期时若癌
视网膜母细胞瘤会头疼吗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一般会引起头疼的症状。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眼部肿瘤,通常发生在儿童身上。随着肿瘤的生长,会向周围的组织扩散。视网膜母细胞瘤引起的头疼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肿瘤压迫或浸润视神经、脑神经所致。此外,肿瘤还可能会引起炎症和水肿,也可能会导致头疼。除了头疼外,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其
脑瘤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引起脑瘤的原因一般包括遗传因素、放射线暴露、病毒感染等。 1.遗传因素 神经纤维瘤病、视网膜母细胞瘤等遗传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脑瘤发生的几率增加。 2.放射线暴露 长时间接触高剂量的离子辐射,如放射治疗、X射线等,可能增加患脑瘤的风险。 3.病毒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等病毒感染,
视网膜母细胞瘤症状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视网膜细胞的恶性肿瘤,症状包括白瞳症、斜视或眼球运动异常、视力下降或丧失、眼红、眼痛或分泌物增多等。 1.白瞳症 瞳孔区呈现白色,这是由于肿瘤阻挡了光线进入眼睛。 2.斜视或眼球运动异常 肿瘤可能影响眼球的运动,导致斜视或其他异常。 3.视力下降或丧失 肿瘤可导致视力逐渐下
视网膜母细胞瘤可以治愈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可以治愈,主要有化学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眼球摘除术等治疗方式。 化学治疗包括动脉化学治疗,此疗法对肿瘤的杀伤效果比较强,而且对人体其他组织副作用比较小。如果检查患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在后极部和赤道部后并且体积比较小,可以利用激光的热凝固作用,将肿瘤细胞杀灭。如果进行保眼治疗无效,可以选择
视网膜母细胞瘤症状?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包括白瞳症、斜视、玻璃体浑浊等。 1、白瞳症 患者的瞳孔区域有黄白色的反光,一般在光线较暗的时候,随着瞳孔自然散大时,即可出现此症状。 2、斜视 有些处于中心凹或者周围的体积较小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引起视力降低明细,患者可出现斜视的症状。 3、玻璃体浑浊 如果肿瘤进一步增大穿
视网膜母细胞瘤前兆?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不会出现前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瞳孔散大、白瞳症、斜视等表现。其次,当肿瘤体积逐渐增大时,会导致眼压升高,使患者出现眼部疼痛、恶心、呕吐、头痛等青光眼症状。如果肿瘤不断生长穿破虹膜进入眼眶内,会造成眼球突出。对于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视网膜母细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化学治疗,常见的化疗方式有静脉化学治疗、动脉化学治疗、玻璃体腔注药化学治疗等,能够消灭眼内的肿瘤细胞,预防肿瘤持续增大。如果肿瘤位于眼球赤道部,且瘤体较小,也可以采取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热凝固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如果患儿保眼治疗无效,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眼球摘除术,术
视网膜母细胞瘤应该怎么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以化学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放射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为主。若属于眼内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则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静脉化学治疗,常用药物为长春新碱、卡铂、依托泊苷等;还可通过动脉化学治疗、玻璃体腔化学治疗等方法缓解病情。若进行保眼治疗后效果不佳,则可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法包括眼球摘除术、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前兆
牛传强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小于两岁儿童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最早期视网膜母细胞瘤,通过早期新生儿眼底筛查就可以发现,但是家长在家里容易发现眼内视网膜细胞瘤,主要注意以下几个点:第一个猫眼征,第二个白瞳,第三个特别注意,在晚上弱光情况下可以明显看到眼内白色反光物,还有一些小朋友早期表现为斜视,这些都要警惕视网母细胞瘤发生可能。
什么是视网膜母细胞瘤
郭磊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大约两万分之一,全球每年发病率有五千到八千例,其中中国新发患儿大约有一千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白瞳症,家长往往在光线下可以看到患儿瞳孔内有个白色肿瘤样物质,还有些患儿伴有斜视症状。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变可累及单侧眼睛也可累及双侧眼睛,其中30%患儿为双侧眼睛受累,具有一定遗传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症状是什么
郭磊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三甲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白瞳和斜视,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视网膜增生的黄白色的肿物、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下积液以及玻璃体内出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较好的预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