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是具有多个瘘管和(或)瘘口、瘘管走向复杂且常累及肛管直肠环等重要结构的肛瘘,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肛周脓肿反复发作病史相关,临床表现有多个外口及分泌物、瘘管走向复杂影响肛门功能,诊断靠直肠指检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且要保护肛门功能,术后需注意肛周清洁等护理及康复。
发病原因相关因素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及中青年相对多见。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活动量较大、肛门局部卫生相对较难保持以及可能存在的肠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比如青少年可能因运动多,肛周皮肤容易受损,若此时有肠道细菌感染等情况,就容易引发肛瘘,若未得到规范治疗则可能发展为复杂性肛瘘。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不爱运动的人群,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消退,增加了肛瘘发展为复杂性肛瘘的风险;另外,有不良排便习惯,如长期便秘或腹泻的人,粪便对肛门局部的刺激频繁,也容易导致肛门周围反复感染,进而促使肛瘘向复杂性发展。例如,长期便秘的人,排便时需要用力,会增加肛门局部的压力,容易损伤肛管直肠黏膜,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若感染累及多个间隙就可能形成复杂性肛瘘。
病史方面:有肛周脓肿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由于脓肿没有得到彻底引流或反复感染,很容易形成复杂性肛瘘。因为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前期阶段,脓肿若引流不充分,感染会沿着组织间隙蔓延,从而形成多个瘘管和瘘口,导致肛瘘复杂化。
临床表现相关要点
瘘口情况:肛周皮肤可出现多个外口,这些外口可间歇性流出脓性、血性分泌物。不同外口流出分泌物的量可能不同,有的外口分泌物相对较多,有的则较少,但总体会反复出现,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等不适。
瘘管走向及对肛管直肠环影响:复杂性肛瘘的瘘管走向复杂,可能穿过肛管直肠环,若瘘管累及肛管直肠环,就会对肛门的控制功能产生影响。例如,若瘘管部分或全部穿过肛管直肠环,在手术治疗时就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相关要点
直肠指检:医生通过直肠指检可以触摸到肛管直肠内的硬结或条索状瘘管,有助于初步判断肛瘘的位置和复杂程度。比如可以感觉到瘘管的走行方向以及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等。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肛门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肛门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肛瘘的瘘管走向、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MRI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价值更高,它能够多平面成像,准确判断瘘管的数量、走行以及是否累及肛管直肠环等重要结构,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相关原则
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手术的关键是要准确找到所有的瘘管和内口,并尽量减少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对于累及肛管直肠环的复杂性肛瘘,可能需要采用分期手术等方式,先处理主要的瘘管,保护肛管直肠环的功能,待局部情况稳定后再处理其他瘘管。例如,对于部分穿过肛管直肠环的复杂性肛瘘,可以先将低位的瘘管切开,保留肛管直肠环的功能部分,避免一次手术损伤过大导致肛门失禁。
术后护理及康复:术后需要注意肛周清洁,定期换药,保持创面引流通畅,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排便情况,避免便秘或腹泻对伤口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术后的康复注意事项有所不同。比如青少年患者术后要适当增加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中老年患者则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等,以利于术后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