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惊症发作时通常在儿童深度睡眠1-2小时内,表现为突然觉醒、惊恐表情、大声尖叫等,意识模糊,持续数分钟;发作后清醒时情绪不稳定、可能有定向力障碍,生理指标渐恢复正常,日间可现注意力不集中等;与梦游症有别,夜惊症发作时间短、无行走等复杂行为,4岁是常见发病年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致,日间过度疲劳等可诱发,要保证规律作息等减少发作。
一、发作时的典型表现
1.睡眠状态:通常发生在儿童进入深度睡眠后的1-2小时内,此时儿童正处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的第3-4阶段,这是人体深度睡眠阶段,脑电波表现为高幅慢波。患儿突然从睡眠中觉醒,眼睛瞪大,表现出惊恐的表情,可能会大声尖叫、哭喊,面部表情恐惧,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皮肤可能会出汗,有的儿童还会伴有肢体乱动等情况,比如用力挣扎、挥舞手臂等,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之后可能会再次入睡或者继续处于轻度睡眠状态但仍有不适表现。
2.意识状态:患儿虽然看起来有明显的惊恐反应,但意识处于模糊状态,不能像清醒时那样清晰地与周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难以被立即唤醒,即使被唤醒也可能处于困惑、迷茫的状态,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恢复到清醒时的正常认知状态。
二、发作后的表现
1.清醒后的状态:发作结束后,儿童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仍有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比如持续哭泣、情绪难以平复,对刚刚发作的事情可能没有清晰的记忆,不能准确描述发作时的感受。有的儿童清醒后会出现短暂的定向力障碍,表现为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等情况,但这种情况一般会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内逐渐缓解。另外,儿童的生理指标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如心率、呼吸频率会从发作时的增快状态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2.日间表现:部分儿童在夜惊发作后的日间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惹等情况,这是因为夜间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大脑没有得到充分休息。比如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可能会比平时更容易分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降低,或者因为夜间睡眠的困扰而出现脾气暴躁等情绪问题,但这些日间表现通常也会随着时间逐渐改善,不过如果夜惊频繁发作,这种日间的不良影响可能会持续存在。
三、与其他睡眠障碍的区别及自身特点
1.与梦游症的区别:夜惊症和梦游症都属于睡眠障碍,但夜惊症主要以睡眠中突然惊恐发作、哭喊等为主要表现,发作时意识模糊程度较高;而梦游症主要表现为睡眠中起床行走等行为,发作时儿童可能仍有一定的意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活动,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并不清晰,不过夜惊症一般不会出现行走等复杂行为。夜惊症的发作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为数分钟,而梦游症的发作时间可能相对较长,有的可持续数十分钟。
2.自身年龄相关特点:4岁儿童是夜惊症的常见发病年龄阶段,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神经功能的紊乱,从而引发夜惊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夜惊症的发作频率可能会逐渐降低,多数儿童在青春期前夜惊症会自行缓解。
3.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如果儿童在日间过度疲劳、精神受到较大刺激(如观看恐怖动画片、受到惊吓等)、睡眠环境突然改变(如更换睡觉的房间等),都可能诱发夜惊症的发作。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保证4岁儿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日间过度劳累,营造稳定、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儿童睡眠的不良刺激,有助于减少夜惊症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