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视有多种表现,外观上眼位向外偏斜,可间歇性或恒定性;双眼视功能异常表现为融像功能障碍、复视;眼球运动异常表现为眼球向外侧运动相对受限、双眼运动协调性差;还可能出现视疲劳、头位异常等表现。
偏斜方向与程度:一般是向外侧偏斜,偏斜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外斜视可能只是在特定的距离或环境下才比较明显,而重度外斜视则一眼明显偏向外侧。在检查时,可以通过角膜映光法等方法来初步判断偏斜的大致程度,例如角膜映光法中反光点偏离角膜中心的距离等可以大致反映偏斜的量。
双眼视功能异常
融像功能障碍: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往往存在融像功能障碍。融像功能是指双眼将两个视网膜上的影像融合成一个完整影像的能力。外斜视时,双眼看到的物体影像不能在视网膜对应点上成像,导致融像困难。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双眼视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外斜视可能会影响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展,如立体视功能的发育。立体视功能是双眼视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常的立体视功能对于判断物体的距离、深度等非常关键,外斜视患者可能会出现立体视锐度降低甚至丧失的情况。
复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视现象,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这是因为双眼看到的物体影像不能融合,大脑接收到两个不同位置的影像,从而产生复视。复视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例如在行走、阅读等活动中会出现不适,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成人患者,复视可能会导致其工作受到影响,而儿童患者如果出现复视,可能会因为不能准确感知物体位置而影响其学习和玩耍等活动。
眼球运动异常
眼球运动范围:一般来说,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眼球向外侧的运动可能会相对受限,但整体眼球运动范围在没有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的情况下可能基本正常。不过,由于眼位偏斜,眼球在向外侧转动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正常眼相比,向外转动的幅度可能会略有不同。例如,正常眼向外转动可以达到一定的角度,而外斜视患者向外转动时可能会因为眼位偏斜的问题,转动幅度受限或者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运动协调性:双眼运动的协调性较差。在注视物体时,双眼不能很好地协同运动,一只眼睛已经偏向外侧,而另一只眼睛的运动可能不能与之很好地配合,导致双眼不能同时准确地注视同一目标。这种运动协调性的异常会进一步影响双眼视功能和外观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眼部肌肉的发育还在过程中,外斜视引起的眼球运动协调性异常可能会对其视功能发育产生更明显的不良影响,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
其他表现
视疲劳: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疲劳症状。因为外斜视时,双眼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来试图恢复双眼单视,或者在视物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克服眼位偏斜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眼睛容易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疼痛、干涩、视物模糊等。儿童患者如果出现视疲劳,可能会影响其学习时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因为长时间的视疲劳会让孩子感觉眼睛不舒服,难以集中精力看书、写字等。成人患者则可能在长时间用眼后出现明显的视疲劳症状,影响工作状态。
头位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位异常的情况。例如,为了减轻复视和不适,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将头部向一侧倾斜,以改变双眼的视线方向,使两个影像尽量接近,从而减轻复视的程度。这种头位异常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可能更为常见,尤其是在病情不稳定的时候。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经常不自觉地歪头,需要考虑是否有眼部疾病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到眼科进行检查,以排除共同性外斜视等眼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