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的单纯性骨折,包括密切观察和药物治疗;手术适用于眼球内陷明显、复视保守无效、合并视神经损伤等情况,时机多在伤后1-2周,方式有眶壁骨折修复术和眼外肌松解或复位术,儿童患者治疗需谨慎,老年患者要评估全身状况并注意术后护理,需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
(一)适应情况
对于一些没有明显眼球内陷、复视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单纯性眼眶骨折,可考虑非手术治疗。比如骨折无明显移位,对眼球运动和眼球位置影响较小的情况。
(二)具体措施
1.密切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眼部症状变化,包括眼球位置、视力、复视情况等。例如每周进行一次眼部检查,观察眼球是否有新的内陷加重,复视是否有变化等。
2.药物治疗:如果有眼部肿胀等情况,可适当使用脱水剂等药物减轻肿胀,但需谨慎选择药物,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尤其要注意儿童的用药安全,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手术治疗
(一)适应情况
1.眼球内陷明显:当眼球内陷超过2mm,影响外观和眼部功能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患者自觉双侧眼球不对称,影响容貌,且经检查眼球内陷明显,就符合手术指征。
2.复视经保守治疗无效:如果患者存在复视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如数周)复视仍无改善,且明确是由眼眶骨折导致眼外肌嵌顿等引起的复视,应考虑手术治疗。比如患者看东西有重影,经过药物等保守治疗后重影依然存在,经检查发现眼外肌因眼眶骨折受到卡压,此时需手术松解眼外肌。
3.眶壁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当眼眶骨折同时合并有视神经损伤,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手术,解除视神经的压迫。
(二)手术时机
一般建议在伤后1-2周内进行手术较为适宜。因为此时组织水肿开始消退,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且能更好地恢复眼眶结构和功能。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合并严重感染等,需先控制感染后再考虑手术。
(三)手术方式
1.眶壁骨折修复术:根据骨折的部位和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如自体骨、人工合成材料等,将眶壁骨折处修复,恢复眶腔的正常解剖结构。例如对于眶底骨折,可采用钛网等材料进行修复,恢复眶底的完整性,防止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等情况。
2.眼外肌松解或复位术:如果存在眼外肌嵌顿或移位,需要进行眼外肌的松解或复位手术。通过手术将嵌顿的眼外肌游离,恢复其正常的运动功能,从而消除复视。
三、不同人群的治疗特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眼眶骨折在治疗上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的眼眶仍在发育中,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眼眶发育的影响。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眼部变化,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需通过定期的眼部检查,如超声等检查来评估眼球位置等情况。手术治疗时,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更加轻柔,尽量减少对儿童眼眶发育的干扰,并且要考虑儿童的耐受能力等因素。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控制基础疾病。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脱水剂时要考虑对患者血糖、血压等的影响。手术治疗时,要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老年常见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免疫力相对较低。
总之,眼眶骨折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