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均有一般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同类型及不同个体临床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患脑卒中后表现可能不同,需关注特殊人群情况及时处理。缺血性脑卒中一般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神经功能缺损有运动、感觉、言语、认知障碍;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神经功能缺损有运动障碍、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不同人群患病后表现有差异。
缺血性脑卒中
一般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部分人头晕症状较为严重,可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这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颅内压变化等因素引起。例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往往会有较明显的头痛、呕吐症状。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的是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比如患者可能拿不住东西、走路时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等。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受损,影响了对肢体运动的支配。以脑梗死累及内囊为例,内囊是运动神经纤维集中通过的部位,此处病变会导致对侧肢体偏瘫。
感觉障碍:表现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感觉减退,如感觉不到疼痛、温度,或者对物体的触觉减退等。例如患者用手触摸物品时,感觉不如正常侧灵敏。这是因为感觉传导通路受损,使得感觉信息的传递出现异常。
言语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说话不清(构音障碍)、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感觉性失语)或自己能说话但不能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运动性失语)等情况。这是因为语言中枢所在区域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功能。比如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病变可能导致言语障碍。
认知障碍:有些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减退等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或关键部位脑梗死影响到认知相关脑区时,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
出血性脑卒中
一般症状:起病较急,患者常突然出现头痛,多为剧烈头痛,这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以及颅内压升高所致。同时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例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往往会有明显的头痛、呕吐症状。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障碍:与缺血性脑卒中类似,可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或瘫痪,但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有时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出血会直接压迫周围脑组织。比如基底节区出血,会压迫周围的运动神经纤维,导致对侧肢体严重的偏瘫。
意识障碍:较为常见,尤其是出血量较大时,患者可迅速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这是因为大量出血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脑组织受到严重压迫,影响了意识中枢的功能。例如大量的脑叶出血或脑室出血,容易引起明显的意识障碍。
头痛、呕吐与脑膜刺激征:出血刺激脑膜,除了头痛、呕吐外,还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等。比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直接刺激脑膜,脑膜刺激征较为明显。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患脑卒中后,临床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等因素,脑卒中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孕期、产期等)发生脑卒中的表现可能与一般情况有所不同;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脑卒中,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能因为基础疾病对血管的长期影响而更为复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高,且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可能受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进一步影响。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应更加密切观察其意识、肢体活动等变化;女性患者要考虑其特殊生理时期对病情的影响等,以便及时发现脑卒中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