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早期有一般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及精神症状如情绪和性格改变;逐渐进展后有脑部缺血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肢体症状、语言障碍,还有脑部缺血性事件相关表现,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其表现因多种因素而异,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诊断。
一般症状:脑动脉硬化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多为双侧颞部或后脑勺的隐痛或胀痛,可能在劳累、精神紧张时加重;头晕也较为常见,表现为头部昏沉感,尤其在体位改变时可能稍有加重,比如从卧位迅速变为坐位时,部分患者会感觉头晕明显,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记忆力减退,主要是近记忆力减退较为突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而远期记忆相对保留较好,这与脑部动脉硬化导致相关脑区供血不足,影响记忆功能有关,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长期用脑过度的中年人可能更早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而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定生理性记忆力下降,与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记忆力减退需注意区分。
精神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烦躁、焦虑或抑郁等,性格也可能发生改变,原本开朗的人可能变得孤僻、多疑等。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这些精神症状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控制不佳而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
逐渐进展后的表现
脑部缺血症状
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除了近记忆力减退外,可能出现计算力下降,比如难以快速准确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定向力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出现问题,例如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身处何地、不认识身边亲近的人等。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认知功能随年龄有一定退化,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会加速其认知衰退的进程,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不能正确穿衣、做饭等。
肢体症状: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麻木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肢体,比如手指、脚趾或半侧肢体有麻木感;无力表现为持物不稳、行走费力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步态不稳,行走时如踩棉花感。不同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在相同病情下肢体症状的感受和表现可能稍有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的人,肢体症状可能出现得更早且相对更明显。
语言障碍: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流利、找词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失语症,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或理解他人的语言。这种语言障碍与脑部负责语言功能的区域因动脉硬化供血不足有关,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语言障碍出现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脑部缺血性事件相关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出现突然的单眼失明(一过性黑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但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比如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无法抬起,伴有说话不清,但经过休息或治疗后,数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不同年龄的人群TIA发作的频率和表现可能不同,老年人TIA发作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再次发作的风险较高。
脑梗死:如果脑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就可能引发脑梗死,出现相应脑梗死区域对应的症状,如偏瘫(一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身体感觉丧失)、偏盲(一侧视野缺失)、意识障碍(昏迷、嗜睡等)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高血压会加重血管的损伤和动脉硬化的进程。
脑动脉硬化的表现因个体差异、病情进展程度以及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