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沿神经单侧带状分布,有红斑水疱及神经痛等表现,可通过典型表现等诊断,治疗需抗病毒、止痛等;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1型和2型,有不同好发部位及表现,可依表现等诊断,治疗有相应抗病毒等方式;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患两病各有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也是DNA病毒。HSV-1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常引起口唇、面部等部位的感染;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引起生殖器部位的感染,但现在也有HSV-1感染生殖器部位、HSV-2感染口周部位的情况。
临床表现方面
带状疱疹:好发于中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一般沿神经走行呈单侧带状分布,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灼痛、跳痛等,疼痛程度可较剧烈,部分患者在皮疹出现前可有前驱症状,如局部皮肤感觉异常、轻度乏力、低热等。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差者病程可能延长,还可能遗留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单纯疱疹:HSV-1引起的初发性单纯疱疹,好发于口唇、鼻周等部位,开始为局部灼热、瘙痒,随后出现群集性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结痂,病程1-2周,可自愈,但易复发;复发性单纯疱疹则症状相对较轻,水疱较小、局限。HSV-2引起的生殖器疱疹,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群集性水疱、糜烂或溃疡,伴有疼痛、瘙痒、灼热感等,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病程也一般为2-3周,同样易复发。
诊断方面
带状疱疹: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单侧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伴有神经痛等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疱疹刮片检查、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辅助诊断,疱疹刮片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培养及核酸检测可明确是否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初发性单纯疱疹可根据典型的好发部位及皮损特点诊断,复发性单纯疱疹可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方面可进行病毒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等,血清学检查中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既往感染情况等。
治疗方面
带状疱疹: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常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需在发病早期(一般72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止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或阿片类药物等;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也常应用;局部治疗主要是保持皮疹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等。
单纯疱疹:初发性单纯疱疹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复发性单纯疱疹一般局部用药即可,如阿昔洛韦软膏等,症状严重时可口服抗病毒药物。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表现为水痘,与成人带状疱疹不同,儿童患单纯疱疹时,HSV-1感染可能因与成人密切接触等感染,表现为口周疱疹等,需要注意儿童的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儿童使用抗病毒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患带状疱疹时更易出现严重的神经痛及并发症,如眼部受累等,治疗时需要更加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等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老年人患单纯疱疹时,恢复相对较慢,也需注意局部护理及全身状况的监测。
孕妇:孕妇感染单纯疱疹病毒需要特别关注,HSV-2感染在分娩时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引起严重的新生儿疱疹,需在孕期做好监测及防护;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孕妇时,也需要权衡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等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