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是视神经任何部位发炎的总称,分球内和球后两种,病因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毒等,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诊断靠视力等检查,治疗包括病因、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及时治疗多数视力可恢复,不及时可能致视力永久性受损。
一、定义
视神经炎是指视神经任何部位发炎的总称,临床上根据发病的部位分为球内和球后两种,前者指视盘炎,后者系球后视神经炎。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局部感染:眼内、眶内炎症,口腔炎症等可蔓延至视神经引发炎症。例如,眼部的葡萄膜炎等炎症可能波及视神经。
全身感染: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感染都可能引发视神经炎。比如结核杆菌感染,可通过血行传播等途径影响视神经。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视神经,引发视神经炎症。以多发性硬化为例,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视神经是常受累的部位之一。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视神经的血供等出现异常,从而引发视神经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视神经的微血管,导致神经纤维受损。
4.中毒因素:长期接触铅、砷等重金属,或使用乙胺丁醇、异烟肼等药物可能引起视神经炎。例如长期服用乙胺丁醇的患者,有一定概率出现视神经炎不良反应。
三、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多数患者会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儿童患者可能不能准确表达视力情况,但会出现对周围事物反应变差等表现。
2.视野缺损:患者可出现视野缺损,如中心暗点、视野向心性缩小等。不同类型的视神经炎视野缺损表现有所差异,球后视神经炎患者可能有比较典型的视野改变。
3.色觉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色觉异常,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下降。例如不能准确分辨红色、绿色等。
4.瞳孔改变:患眼瞳孔可出现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瞳孔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也会有相应的瞳孔异常表现。
四、诊断方法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等检查工具测量患者的视力,了解视力下降的程度。儿童患者可通过视力筛查等方法进行初步评估。
2.视野检查:采用视野计检查患者的视野范围,明确是否存在视野缺损及缺损的类型和范围。
3.眼底检查:视盘炎患者眼底检查可见视盘充血、水肿等表现;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眼底早期可无明显异常。
4.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VEP检查可发现视神经传导功能异常,有助于视神经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对于儿童患者,VEP检查相对安全,能辅助诊断视神经炎。
5.影像学检查:如眼眶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帮助排除视神经占位性病变等情况,了解视神经的形态等改变。
五、治疗
1.病因治疗:如果是感染因素引起,针对相应的感染源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抗细菌等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可能需要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来控制视神经炎。
2.糖皮质激素治疗:是视神经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可采用静脉滴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等方式,如使用甲泼尼龙等。对于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要谨慎评估,根据病情权衡利弊后使用。
3.神经营养药物:可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视神经的修复。
六、预后
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视力可有所恢复,但预后情况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而异。儿童患者的预后也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性受损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