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腺癌有多种症状表现,排便习惯改变包括排便次数增多和排便不尽感;大便性状改变有便血、大便变细;腹痛早期为下腹隐痛或胀痛,梗阻时出现剧烈绞痛伴腹胀等;还有其他症状如贫血、腹部肿块及转移症状,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需重视相关异常表现及时排查。
频率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原本规律的排便周期被打乱,每天排便数次甚至十余次。这是因为肿瘤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频繁产生便意。对于老年人群体,本身肠道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退,直肠腺癌引起的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如夜间频繁起床排便,影响睡眠和休息。年轻人群若长期出现不明原因的排便次数增多,也应提高警惕。
排便不尽感:患者总有排便未完成的感觉,即使排便后仍觉得直肠内有残留粪便。这是由于肿瘤占据直肠空间,影响粪便的正常排出,使得患者主观上感觉直肠排空不全。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相对缓慢,直肠腺癌导致的排便不尽感可能会被进一步加重,因为其自身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肿瘤影响出现此类症状。
大便性状改变
便血:便血是直肠腺癌常见症状之一,多为暗红色血便,可混有黏液或脓液。肿瘤组织血供丰富且质地脆弱,容易发生破溃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后表现为暗红色。对于女性患者,若出现便血症状,需注意与妇科疾病导致的出血进行鉴别,同时便血可能会导致贫血,尤其是长期慢性失血的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男性患者出现便血也应及时排查直肠腺癌等肠道疾病。
大便变细:肿瘤生长使直肠管腔狭窄,粪便通过时受到挤压,导致大便形状变细,呈扁条状或铅笔状。这种情况在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较为明显。对于有长期便秘病史的人群,大便变细可能会被首先考虑为便秘所致,但如果是短期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大便变细,就需要高度警惕直肠腺癌的可能。
腹痛
隐痛或胀痛:早期可能表现为下腹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容易被忽视。疼痛是由于肿瘤刺激直肠周围组织或引起肠道痉挛等原因导致。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即使出现腹痛,也可能未及时就诊,延误病情。而年轻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腹隐痛,也应引起重视,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梗阻性腹痛:当肿瘤导致直肠严重狭窄甚至梗阻时,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呈阵发性绞痛,同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肠道内容物排出受阻,肠道蠕动增强以试图排出粪便,从而引起剧烈腹痛。对于患有基础肠道疾病的人群,如既往有肠梗阻病史,直肠腺癌导致的梗阻性腹痛可能会使其基础病情加重,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他症状
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等。贫血程度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有关。儿童若患有直肠腺癌出现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旺盛期,对营养和血液供应的需求较高,贫血会导致其体力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成年患者出现贫血则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活动度差。这是肿瘤逐渐增大后可被触及的表现。对于肥胖人群,腹部肿块的触及可能会相对困难,需要更仔细地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而消瘦人群腹部脂肪较少,更容易触及肿块,但也不能仅依靠触及肿块就确诊,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转移症状:当直肠腺癌发生转移时,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肝脏,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腹水等;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如家族中有结直肠肿瘤病史,出现转移症状时更应积极排查直肠腺癌相关转移情况,因为这类人群患直肠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