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肛门出血患者,需进行病史采集,包括出血表现(颜色、与排便关系、伴随症状)、既往病史;体格检查有肛门局部视诊和直肠指诊;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结肠镜和肛门直肠超声检查;还有肛门镜检查来明确肛门和直肠下段情况。
一、病史采集
1.出血的表现
出血颜色:若为鲜红色血便,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于痔疮、肛裂等疾病;若为暗红色血便,多提示结肠或上段小肠出血;若为黑色柏油样便,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颜色改变所致。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出现黑色柏油样便需警惕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成人女性若处于特殊生理期需注意与经血混淆。
出血与排便的关系:痔疮出血一般是在排便后滴血,血液不与粪便混合;肛裂出血时排便疼痛明显,有鲜血滴出或手纸上有血迹;直肠息肉出血常为无痛性便后出血,粪便表面带血;结直肠癌出血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粪便形状变细等。
伴随症状:伴有腹痛的患者,若为中下腹隐痛伴肛门出血,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若为右下腹痛伴肛门出血,需考虑肠结核等疾病。同时要询问患者是否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肛门出血伴消瘦等情况,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可能。
2.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肛肠疾病史,如痔疮、肛瘘、肠炎等;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因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肛门出血;是否有腹部手术史等,腹部手术可能引起肠粘连等情况影响肠道血运导致出血。
二、体格检查
1.肛门局部检查
视诊:观察肛门周围有无红肿、皮疹、瘘口等情况。痔疮患者可看到肛门周围有隆起的静脉团;肛裂患者可见肛管皮肤有裂开的小溃疡。儿童进行肛门视诊时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恐惧和抵触。
直肠指诊:是诊断肛门直肠疾病的重要方法。医生戴手套或指套后将手指伸入直肠,可触摸直肠内有无肿块、狭窄、触痛等情况。对于直肠癌患者,直肠指诊可触及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的肿块;对于肛瘘患者,可触及条索状瘘管。不同年龄人群直肠指诊的操作力度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进行直肠指诊时更需轻柔谨慎。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如果血红蛋白降低,提示有出血情况,可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初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性疾病,如肠炎等;血小板减少则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导致肛门出血不易止住。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若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自身凝血机制出现问题导致肛门出血,如血友病患者会有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的出血表现。
四、影像学检查
1.结肠镜检查
检查原理: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直肠和结肠腔内的情况,能发现结肠内的病变,如息肉、炎症、肿瘤等,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适用情况:对于原因不明的肛门出血,尤其是中老年人出现肛门出血,结肠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儿童进行结肠镜检查需在充分准备和专业麻醉等支持下进行,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生理特点。
2.肛门直肠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肛门直肠周围组织结构,对于肛瘘、肛周脓肿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通过超声检查能明确肛瘘内口、外口及瘘管走行等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五、内镜检查
1.肛门镜检查:肛门镜可直接观察肛门和直肠下段的情况,能发现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等病变。对于出现肛门出血的患者,肛门镜检查可以初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操作相对简单,可在门诊进行。儿童进行肛门镜检查时要安抚好患儿,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