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关节液检查。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等,血沉、CRP常升高,自身抗体检测中类风湿因子等有相应特点;影像学检查里X线早期及进展期表现不同,超声对小关节病变敏感,MRI能更早发现病变;关节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等并可排除感染性关节炎等,不同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常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正常,活动期血小板可增多。血红蛋白降低反映可能存在慢性炎症导致的贫血情况,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与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相关。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关注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患者若处于特殊生理期,血常规结果可能受影响。
2.红细胞沉降率(ESR):多数患者血沉增快,血沉是反映炎症反应的指标,血沉增快提示体内存在炎症活动。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老年患者血沉增快可能与机体基础炎症状态及关节病变程度相关。
3.C反应蛋白(CRP):CRP常升高,CRP也是炎症标志物,其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患者,CRP升高可能受吸烟导致的慢性炎症影响,需综合评估;有既往感染病史的患者,CRP升高可能与既往感染引发的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活动有关。
4.自身抗体检测
类风湿因子(RF):约70%-80%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特异性诊断指标,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阳性。在儿童患者中,类风湿因子阳性需警惕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女性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与疾病发病及病情变化的关系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分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较高特异性,阳性患者往往病情可能较重,进展风险较高。不同年龄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不同,老年患者抗CCP抗体阳性需密切监测关节病变进展;有家族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抗CCP抗体阳性需更早进行干预。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表现: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骨质疏松等表现。儿童患者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及对骨骼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X线表现可能因骨质退变等基础情况与非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所不同,需仔细鉴别关节病变与退变。
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关节畸形等。不同关节的X线表现不同,如手部关节受累时可见指间关节半脱位等,足部关节受累时可见跖趾关节病变等。生活方式中长期过度使用关节的患者,X线表现的关节破坏可能更明显。
2.超声检查:超声可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等早期病变,对小关节病变的诊断较敏感。儿童患者因关节较小,超声检查需专业操作以获取准确结果;肥胖患者因软组织厚度影响,超声检查可能需更精细的操作来观察关节情况。
3.磁共振成像(MRI):MRI能更早发现软骨损伤、骨髓水肿等病变,对关节软组织及软骨的显示优于X线和超声。在评估关节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老年患者若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以确定是否适合行MRI检查;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行MRI检查需提前做好心理安抚等准备。
三、关节液检查
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可发现关节液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进行细菌培养排除感染性关节炎等。对于有反复关节积液的患者,多次关节液检查有助于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儿童患者抽取关节液时需注意无菌操作及避免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女性患者若处于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抽取关节液后需注意预防感染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