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疑似病毒性脑炎症状时要初步应对并选对就诊科室,就医时提供症状表现和病史情况,需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孕妇患者就医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出现疑似症状时的初步应对
当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抽搐等疑似病毒性脑炎的症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尽量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等信息,以便就医时能准确向医生描述。
二、选择就诊科室
综合医院内科:一般综合性医院的内科是首诊科室,医生会初步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等,初步判断病情是否可能为病毒性脑炎。
神经内科:如果怀疑是神经系统的问题,尤其是考虑病毒性脑炎时,应及时转诊至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医生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更具专业优势,能够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估。
三、就医时需向医生提供的信息
1.症状表现
详细描述发热情况,包括发热的起始时间、体温高低、发热的规律等,例如是持续高热还是间断发热,最高体温达到多少。
头痛的部位、性质(如胀痛、刺痛等)、出现的时间以及与其他症状的关联等。
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比如是频繁喷射性呕吐还是偶尔少量呕吐,呕吐物是否有胆汁等。
意识障碍的程度,如嗜睡是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但可被唤醒,还是昏迷状态完全不能被唤醒等;抽搐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的表现(如是否伴有肢体抽搐、双眼上翻等)。
2.病史情况
近期是否有病毒感染史,如是否患过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患病的时间、治疗情况等。
是否有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患病毒性脑炎的风险或影响病情的发展。
过敏史,包括对药物、食物等的过敏情况,这在后续可能的治疗用药中需要特别注意。
四、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检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等,初步判断是否有感染存在以及感染的大致类型。病毒性脑炎患者血常规可能表现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脑脊液检查:这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重要依据。医生会通过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进行检查,包括脑脊液常规(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细胞计数等)、生化(检测蛋白质、葡萄糖等含量)以及病毒学检查(如查找病毒特异性抗原、抗体等)。一般来说,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可能出现细胞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升高,葡萄糖含量正常等改变。
2.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以帮助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如脑出血、脑肿瘤等情况。在病毒性脑炎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改变,如脑实质水肿等。
头颅MRI:相较于CT,头颅MRI对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够更早发现病毒性脑炎导致的脑实质病变,如脑炎引起的脑组织信号改变等,有助于更早期、更准确地诊断病毒性脑炎。
五、特殊人群就医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病毒性脑炎时,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儿童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近期健康状况等。同时,儿童在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时可能会有恐惧情绪,家长要给予安抚,配合医生操作。
老年患者: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就医时要向医生充分告知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因为老年人对病情的耐受能力可能较差。
孕妇患者:孕妇患病毒性脑炎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病情的诊治,还要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就医时要向医生说明怀孕的周数等情况,医生在选择检查方法和治疗药物时会更加谨慎,要充分权衡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