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多样、有潜在风险且不同人群有特点,诊断需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症状因受累血管而异,有发展为脑梗死、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等潜在风险,老年人、中青年、女性有不同应对,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MRI、颈部血管超声、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潜在风险
发展为脑梗死:TIA是脑梗死的重要预警信号,有研究表明,约1/3的TIA患者会在短期内发生脑梗死。因为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血管内可能存在斑块、血栓等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的因素,若这些因素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血管完全闭塞,引发脑梗死,而脑梗死会造成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TIA患者往往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导致脑血管病变,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例如,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TIA发作时身体的应激状态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因为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系统性的病变,脑血管和心血管的病变相互关联。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老年人:老年人是TIA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老年人发生TIA时,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可能更慢,而且更容易进展为脑梗死。家属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症状变化,一旦出现TIA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医。同时,老年人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疾病是导致TIA的重要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可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能耐受者可进一步降低);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等;调节血脂,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或使原有水平降低50%以上。
中青年:中青年出现TIA可能与一些相对特殊的因素有关,比如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中青年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上述不良因素。如果有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炎症等,也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病。同时,中青年发生TIA后,也需要警惕后续脑梗死等事件的发生,定期进行脑血管相关检查,如颈部血管超声、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等,监测血管情况。
女性:女性在妊娠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发生TIA的风险可能有所不同。妊娠期女性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发生血管病变,从而增加TIA风险。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可能加快。女性在这些特殊时期应加强健康管理,妊娠期定期产检,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围绝经期女性可通过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维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等,但需权衡利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详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等方面的检查,以确定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和程度。例如,检查肌力时会让患者进行肢体的屈伸等动作,评估肌肉力量情况;检查反射时会用叩诊锤叩击相应反射区,观察反射是否正常。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在TIA发作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但有助于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等,DWI在TIA发作后早期即可发现局部脑缺血病灶,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颈部血管超声:可以观察颈部血管的内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程度等,有助于发现导致TIA的血管病变因素,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等情况。
脑血管造影:这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有无狭窄、闭塞、动脉瘤等情况,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