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常见病因有外伤、长期不良姿势致神经受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毒、感染等,临床表现包括受损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异常、运动神经受损致肌肉无力萎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诊断靠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分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神经修复力强但需注意发育、老年人要综合基础疾病、女性需注意生活方式和心理、特殊职业人群要预防相关损伤。
一、常见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病因多样,外伤是常见因素,如切割伤可致神经离断,骨折端刺伤可造成神经损伤;长期不良姿势致局部神经受压,像长期从事反复手腕活动的人群易患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受压)、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受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引发血管病变,可致神经缺血性损伤,且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者风险更高;重金属(铅、汞等)中毒、化疗药物使用等可引发中毒性周围神经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感染性疾病可因免疫反应累及周围神经。
二、临床表现
(一)感觉障碍
受损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异常,如桡神经损伤时手背“虎口区”感觉障碍,尺神经损伤时小指及环指尺侧半感觉障碍,表现为麻木、刺痛、减退或消失等,因不同神经分布感觉区域特异,故感觉障碍区域具特异性。
(二)运动障碍
运动神经受损致所支配肌肉无力、萎缩,正中神经损伤可致前臂旋前肌、大鱼际肌无力,出现手部精细动作困难,长期不恢复则肌肉萎缩。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受累区域皮肤干燥、无汗、变薄发亮,指甲变脆、变形等,因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影响皮肤汗腺分泌和血管舒缩功能所致。
三、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检查感觉(轻触觉、痛觉等)、运动(肌力、肌张力、肌肉萎缩)及反射,初步判断神经损伤情况。
(二)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记录肌肉电活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评估神经传导速度与完整性,可明确神经损伤部位、程度及轴索或髓鞘损伤情况,如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髓鞘损害,肌电图出现失神经电位提示轴索损伤。
(三)影像学检查
神经超声观察周围神经形态、粗细;MRI清晰显示神经及周围组织结构,助于发现神经受压、损伤等病变,尤其对微小或深部神经病变诊断有帮助。
四、治疗原则
(一)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处理,外伤致伤需清创、骨折复位;中毒致伤要脱离中毒环境、解毒;感染致伤需积极抗感染。
(二)药物治疗
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族)促进神经代谢,炎症性因素致伤可短期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如免疫介导周围神经损伤时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
(三)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电刺激、针灸)促进神经血液循环,运动疗法维持肌肉力量与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如被动与主动运动结合维持受损肌肉功能。
(四)手术治疗
神经断裂、严重受压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如神经吻合术修复断裂神经、神经松解术解除神经受压,手术效果与神经损伤时间、程度相关,尽早手术利神经功能恢复。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周围神经损伤多与产伤、外伤等有关,其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治疗需注意避免影响儿童发育的手段,康复治疗依年龄与发育阶段制定方案,确保安全有效。
(二)老年人
老年人周围神经损伤常合并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治疗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神经损伤治疗及神经损伤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用药时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三)女性
女性周围神经损伤可能与特殊生活方式(如长期穿高跟鞋)或职业有关,日常生活要避免不良姿势行为,治疗中关注心理状态,因周围神经损伤可能影响手部精细动作及生活质量,需给予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四)特殊职业人群
长期从事手工劳动、反复手腕活动的人群易患腕管综合征等,需注意工作姿势调整、定时休息活动预防;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人群要做好职业防护,避免中毒性周围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