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足徐动型脑瘫有不自主运动、姿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及智能认知障碍等表现,其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需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个性化护理与康复应对,如根据年龄制定循序渐进康复计划、针对生活方式鼓励适度康复运动、结合病史调整护理康复方案等。
一、不自主运动表现
老年人手足徐动型脑瘫常出现缓慢、无规律、持续的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手指、足趾、面部肌肉等部位缓慢扭曲样运动,这种运动在随意运动时可能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例如手部会出现像蚯蚓爬行样的缓慢蠕动,足部也可能有类似的不自主屈伸扭曲动作,这是由于锥体外系受损导致基底核功能异常,使得肌肉的张力不均衡,从而产生持续的异常运动。
二、姿势异常表现
(一)肢体姿势
患者可能出现异常的肢体姿势,如上肢常呈现内收、内旋,手指屈曲、拇指内收等姿势;下肢可能有内收交叉、膝关节屈曲等异常姿势。这是因为不自主运动影响了肌肉的正常协同运动,长期异常运动导致肌肉挛缩等改变,进而固定了异常姿势。例如上肢由于手部持续的不自主扭曲动作,逐渐使上肢肌肉的牵拉状态改变,形成难以纠正的内收内旋等异常姿势。
(二)躯干姿势
躯干也可能出现异常姿势,如脊柱侧弯等情况。这是由于躯干周围肌肉的不自主运动和张力异常,使得躯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老年人可能是既往病变长期影响)出现脊柱的异常弯曲。
三、运动功能障碍表现
(一)运动协调性差
老年人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运动协调性明显下降,难以完成精细的运动任务,如拿取细小物品时,手部的不自主运动会干扰正常的抓握动作,导致无法准确抓取。这是因为不自主运动破坏了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控制,使得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不能按照正常的运动程序进行。
(二)运动速度减慢
患者运动速度较正常人明显减慢,进行日常活动时动作迟缓,例如行走时步伐缓慢且不稳定,这是由于异常的不自主运动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和神经控制资源,使得运动的启动和执行速度受到影响。
四、语言功能障碍表现
部分老年人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发音困难等。这是因为面部肌肉等部位的不自主运动影响了正常的发音器官的运动,如口唇、舌体等肌肉的异常运动干扰了正常的语音形成过程,导致言语表达出现障碍。
五、智能及认知方面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及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可能与脑瘫导致的脑部神经结构和功能受损有关,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使得老年人在信息处理、记忆存储等方面出现异常。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认知方面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活动等。
六、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联及应对提示
(一)年龄因素
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手足徐动型脑瘫导致的运动及其他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重这种衰退趋势。例如运动功能障碍会使老年人活动受限,进一步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在护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关节的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且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二)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手足徐动型脑瘫相关的运动功能障碍。建议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度的、针对性的康复运动,如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手部抓握训练、平衡训练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不自主运动加重。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对于维持肌肉功能等有一定帮助。
(三)病史因素
既往有脑瘫病史的老年人,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症状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一定变化,但基本的不自主运动、姿势异常等表现可能会持续存在。在医疗护理中,要充分了解既往病史,在制定护理和康复方案时,结合既往情况进行调整,密切关注症状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