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甲是趾甲侧缘长入周围软组织致疼痛的脚病,病因有修剪不当、鞋不合适等,表现为趾甲侧缘嵌入、局部红肿疼痛等;甲沟炎是甲周围组织炎症,多因微小损伤引起,致病菌多为金葡菌,初起甲沟红肿疼痛,可化脓扩散。可从症状特点、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区分,治疗上嵌甲轻度可调整修剪和选鞋等,重度需手术;甲沟炎轻度可热敷等,重度需切开引流等,预防均需注意正确修剪趾甲、选合适鞋子及保护避免受伤。
一、定义与病因
嵌甲
嵌甲是指趾甲(少数也可发生在手指甲)的侧缘长入周围的软组织中,像异物似的插入甲沟而引起疼痛的一种脚病。主要病因是修剪趾甲不当,如剪得太短,另外,穿不合适的鞋子,如鞋头过窄、过紧,使脚趾受到挤压,也是诱发嵌甲的常见原因,此外,足部骨骼结构异常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嵌甲发生。
甲沟炎
甲沟炎是甲周围组织的炎症,多因微小刺伤、挫伤、倒刺(逆剥)或剪指甲过深等损伤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例如,日常中不小心被树枝等轻微刺伤,若未及时正确处理,就可能引发甲沟炎;儿童玩耍时手指被轻微碰撞后,若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甲沟炎发生。
二、临床表现
嵌甲
主要表现为趾甲侧缘嵌入甲沟软组织内,局部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引起化脓,按压局部有明显痛感。比如,患者走路时,嵌入的趾甲侧缘会刺激周围软组织,导致疼痛加剧,影响行走。对于儿童来说,由于活动量较大且不太注意脚部护理,若发生嵌甲,可能会因疼痛而不愿正常行走,家长可观察到孩子脚部相应部位有红肿情况。
甲沟炎
初起时,一侧甲沟出现红肿、疼痛,短时间内可化脓,感染可扩散至甲根处及对侧甲沟,形成半环形脓肿。若未及时处理,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甚至引发甲下脓肿,此时疼痛剧烈,指甲下方可见黄白色脓液积聚。例如,急性甲沟炎患者早期甲沟部位发红、肿痛,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儿童患甲沟炎时,家长可能发现孩子手指或脚趾相应部位红肿明显,且孩子会因疼痛表现出哭闹等不适。
三、诊断区分
从症状特点区分
嵌甲:重点观察趾甲形态,主要是趾甲侧缘有嵌入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伴随的红肿疼痛位置多与嵌入的趾甲侧缘相对应,一般炎症相对局限在甲沟周围与嵌入趾甲相关的部位。
甲沟炎:主要看是否有明确的甲沟损伤史,然后观察炎症表现,其红肿疼痛范围可能相对更广泛,不一定单纯局限在趾甲侧缘对应的部位,且更易出现化脓等情况,感染可能向周围组织蔓延。
从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区分
嵌甲好发于大脚趾,多与趾甲修剪不当、鞋子不合适等有关;甲沟炎可发生在手指或脚趾,有明确的局部损伤诱因相对更明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发生嵌甲可能更多与穿不合适的童鞋有关,而发生甲沟炎可能与玩耍时的小损伤相关;成年人则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导致脚部或手部受到损伤而引发甲沟炎,穿不合适鞋子也易导致嵌甲。
四、治疗与预防
嵌甲
轻度嵌甲:可通过调整趾甲修剪方式,避免剪得太短,选择合适的鞋子,如宽松、舒适的鞋子,也可使用矫正器等进行矫正。例如,将趾甲两侧修剪成平齐的形状,不要过于弧形,选择鞋头宽松的鞋子,儿童的话要选择合适尺码且舒适的童鞋。
重度嵌甲: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部分或全部拔甲术等。
甲沟炎
轻度甲沟炎:早期可通过局部热敷、浸泡等方式,促进炎症消退,也可外用抗生素软膏等。比如,用温水浸泡患部,每天数次,每次15-20分钟,然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
重度甲沟炎: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引流等手术治疗。
预防
嵌甲:正确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过深,两侧趾甲要剪成平齐状;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脚趾受到挤压。儿童要选择大小合适、舒适的童鞋,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正确修剪趾甲的习惯。
甲沟炎:注意保护手指和脚趾,避免受伤,一旦有小的损伤要及时正确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儿童玩耍时要注意防护,避免手部和脚部受到刺伤、挫伤等,若有微小损伤,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