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脑电图检查,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注意事项,实验室检查可初步判断感染类型、明确病原体等,头颅MRI对脑炎诊断价值高于CT,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放电,特殊人群检查需考虑各自特殊情况。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病毒性脑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升高;细菌感染引起的脑炎,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大致类型,比如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但不能确诊脑炎的具体病因。
2.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200mmHO,脑炎患者脑脊液压力可能升高。
外观: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多为无色透明;细菌性脑炎脑脊液可呈浑浊或脓性;结核性脑炎脑脊液可呈毛玻璃样。
细胞计数及分类:病毒性脑炎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多为(10-500)×10/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性脑炎脑脊液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多在1000×10/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炎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多为(50-500)×10/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生化检查:病毒性脑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细菌性脑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糖含量明显降低,氯化物含量可降低;结核性脑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脑脊液涂片找细菌、真菌、抗酸杆菌等,还可以进行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以明确脑炎的病原体,如通过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有助于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具体病毒类型。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部分脑炎患者头颅CT可无明显异常,对于病情较重、怀疑有颅内占位、出血等情况的患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例如,某些病毒性脑炎早期头颅CT可能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脑实质内低密度灶等改变;而对于细菌性脑炎引起的脑脓肿等情况,头颅CT可发现占位性病变。
2.头颅MRI
头颅MRI对脑炎的诊断价值高于CT,尤其是在早期病变的detection上。病毒性脑炎患者头颅MRI可表现为脑实质内T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病灶,多位于颞叶、额叶等部位;细菌性脑炎引起的脑实质炎症、水肿等在MRI上也有相应表现,如脑回肿胀、T高信号等;结核性脑炎可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的结节状、片状异常信号影,还可伴有脑膜强化等表现。
三、脑电图检查
脑炎患者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放电,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的慢波活动,α波节律变慢、波幅降低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脑炎脑电图表现有一定差异,例如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多为弥漫性慢波;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可有颞叶、额叶的周期性尖波等特征性改变。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脑炎,并对病情的监测有一定意义,但不能单独依靠脑电图确诊脑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等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进行腰椎穿刺做脑脊液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因为儿童的腰椎解剖结构与成人有一定差异,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脑疝等风险。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合理选择检查参数,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腰椎穿刺后的恢复等情况。在进行头颅MRI等检查时,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避免检查时发生意外。
3.妊娠期女性患者
妊娠期女性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例如,腰椎穿刺检查要谨慎操作,尽量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影像学检查要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方式和参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