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手术的术前准备(包括患者评估和肠道准备)、麻醉方式选择(局部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消毒铺巾、切开外痔组织、结扎或缝合止血、创面处理)及术后护理要点(伤口观察、疼痛管理、排便护理、创面清洁),涵盖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肛肠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评估重点略有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关注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长期便秘等情况,可能需要提前调整。
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外痔疮的部位、大小、数量等情况,还会进行肛门指诊等,以全面了解病情。
2.肠道准备
一般会要求患者在术前1-2天进食少渣饮食,如稀饭、面条等,避免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防止肠道内粪便过多。术前晚需要进行灌肠,清洁肠道,以减少术中污染的风险,这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是必要的准备,但儿童患者灌肠时需特别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道。
二、麻醉方式选择
1.局部麻醉
对于病情较轻、疼痛耐受较好的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常可采用局部麻醉。通过在痔疮周围的组织注射局麻药物,使手术部位痛觉消失。局部麻醉相对简单,对患者全身影响小,但患者在术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感觉,需要患者积极配合。
2.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对于病情较复杂、疼痛耐受较差的患者,可能会选择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这些麻醉方式可以使下半身痛觉消失,患者术中处于无痛状态。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脊柱等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实施此类麻醉需要更加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
三、手术过程
1.消毒铺巾
护士会用碘伏等消毒剂对患者的肛门及周围皮肤进行严格消毒,然后铺上无菌巾,建立无菌操作环境,防止术中感染。消毒范围要足够大,确保手术区域完全处于无菌环境中。
2.切开外痔组织
医生会根据外痔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切开外痔组织。如果是单纯的结缔组织性外痔,可能会用手术刀或剪刀将多余的结缔组织切除;如果是静脉曲张性外痔,会分离曲张的静脉团并进行处理。在切开过程中,要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操作的精细程度要求更高,例如女性患者肛门周围组织相对更加娇嫩,操作需更轻柔。
3.结扎或缝合止血
切开外痔组织后,需要进行止血处理。对于出血点常用丝线进行结扎止血;对于创面较小的情况,也可能会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止血。结扎或缝合时要保证牢固,防止术后出血。在这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心脑血管功能相对较弱,要注意避免因手术刺激导致血压等波动过大。
4.创面处理
手术结束后,会对创面进行适当处理,如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清除残留的血块等异物。然后可能会外敷一些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具体药物根据情况而定,但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
四、术后护理要点
1.伤口观察
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有无出血、渗液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伤口周围的情况,如有无红肿加重等异常。
2.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通过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式缓解;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遵医嘱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但要避免不适合的药物用于低龄儿童等特殊人群。
3.排便护理
术后要注意患者的排便情况,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但儿童患者使用缓泻剂需谨慎。指导患者正确排便,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导致伤口出血或裂开。
4.创面清洁
保持肛门局部清洁,每次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肛门,然后进行消毒等处理。对于儿童患者,清洗时要注意水温适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肛门周围皮肤。
 
                            



